“宣戰?諸位大臣此言差矣!”蕭月奴哼道,“在我國土上與入侵的外敵進行戰鬥,怎麼能以‘宣戰’二字來形容,該是自衛戰才是!二則海寇並非官兵,我朝派兵過去那夜就不能算是‘宣戰’,而是鎮壓賊匪!”
“既是鎮壓,那就何來軍餉這一項?”
“這些冠軍皆是我朝軍隊,若不發軍餉的話,他們又拿什麼去擊退敵人?”
“我軍本就積弱,加之並為事先操練,自然無法與敵人相抗。老臣自知左右無用,加之如今西北百姓旱災一片,節省的國家稅收可以救濟百姓豈不更好?”胡閣老道,“賢妃不明事實,妄自動幹戈……”
“現在不是追究原因的時候,而是找出解決目前狀況的時候!”蕭賢妃哼道,“你作為國家元老,卻一味回避,到底意欲何為?”
“賢妃娘娘既知我等是國家元老,緣何這段時間又不肯相信我等,竟私自將我文武官員囚禁在宮裏長達一個月之久。皇上若是在世的話,也定容不得你這樣放肆胡來!”胡閣老哼了一聲,隨即衝皇太後道,“妖妃無道,臣等請辭!”
看來,這些老家夥骨頭竟還硬得很。皇太後見狀,也不禁有些為難。
說實在的,對這些朝中大臣,她也沒多少好感。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些大臣都是朝中元老,掌握大陳國全國政治、經濟大權。若是讓他們離開的話,整個國家的治理勢必陷入一片大亂。
她雖也想借著皇帝新死的這個機會進行變革,將這些頑固的老臣全部清除出去。不過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她還沒辦法一下子容忍這些大臣請辭!
見太後為難,蕭月奴微微皺眉:“當日太後曾說過,新皇未即位之前,所有人員一律不準離開宮中半步。蕭月奴也知道各位大人最近比較委屈,但為了咱國家的穩定著想,還請稍安勿躁!海寇擊退之後,各位定然能夠回家。”
“咳咳!”頓時,一大群人咳嗽起來。看來,這些老家夥對蕭月奴的這一解說很不在意。看來,若是沒將海寇擊退的話,新皇恐怕永遠都無登基了。
“賢妃娘娘既然有此見解,那恐怕現在定然有退敵之計了?”胡閣老道。
如果蕭月奴果真有這樣計劃的話,那當日他們內閣的人還不如乖乖地在蕭賢妃所下發的文案上簽通過字算了。那樣的話,恐怕如今的戰事也早就結束,更不用說在這裏受苦。
“現下我要做兩件事情,一件就是以皇上的口氣傳召燕王、宋王進宮麵聖。這兩個王爺,一個竟然讓自的屬下帶兵闖忍國,差點釀成兩國交兵。另外一個則偏安東南,無所作為,造成龐大軍力在小小的海寇麵前卻沒有任何戰鬥力!”
見眾人麵不改色,蕭月奴又道:“還有一個,那就是蕭月奴要從諸位愛卿處借調自衛隊——據蕭月奴所知,各位愛卿自衛隊無論是從素質還是武功都很不錯,想必與海寇對陣起來也將大占優勢。蕭月奴鬥膽,要從在場的一百二十一個文武官員處,每家借調十個自衛隊人員。”
聽蕭月奴如此一說,原本鬧哄哄的大殿頓時陷入一片安靜。
不過現在的安靜不是因為大家在無聲的反對,而是想著這其中的玄機:眼下這個蕭賢妃口口聲聲說要擊退海寇才肯放走眾大臣,看來應該所言非虛吧,皇太後就坐在一旁呢!
話說回來了,如果擊退海寇之後,自己等人真的可以回家的話,那不要說借她十個自衛隊隊員,即便是送她十個人也值得了。這些大臣家中,每家少說有五六十的自衛隊,而多的甚至高達千人。每家借給蕭月奴十個人,倒也沒什麼損失。
“各位!”蕭月奴語重心長道,“我知各位家中自衛隊訓練有素。而如今若我等齊心協力的話,相信即便隻有一千來人的自衛隊,也絕對可以將那些可惡的家夥給擊退回去!團結就是力量啊,各位這點還能不明白?”
見蕭月奴要借兵,大臣之中早有半數以上的人心念已動,隻是礙於胡閣老沒有開口,眾人都不敢說話。而蕭月奴一說這話的時候,更有大批人表示認可。一旁,皇太後也點了點頭:今日的這場議事,這才是給眾大臣上了一趟響亮的課程!
“好,賢妃娘娘既然如此一說,老臣自當全力支持!”胡閣老沉吟半響,終於答應,“團結就是力量,微臣願意派出一百自衛隊,供賢妃娘娘調遣!”
胡閣老位高權重,為人也是老謀深算。他知今日這丫頭看起來文文弱弱的樣子,但實際上手段卻是層出不窮。光她這句“團結就是力量”便讓人無話可駁,他胡閣老如今肉在砧板上,若是不依從的話,恐怕沒等回家,自己便身首異處。而既然表態,他自是要大方一點!
“我出三十……”
“微臣雖說隻有四十六個衛隊,不過還是願意派出十二人供娘娘調遣!”
“這些海寇實在欺人太甚,咱們就趁著這機會給他們狠狠一個教訓!”
剛剛還是一片針對蕭賢妃的爭吵,而轉瞬間大家都一致對外。這一切,一來歸功於蕭月奴“海寇不退則百官不退”的話,二來也有很多人的確認識到目前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慘重後果,還是因為軍隊不團結的緣故。
“蕭賢妃,你剛才所說的軍餉事情又是怎麼解決?”一旁,皇後見蕭月奴滿心歡喜,便好意提醒了她。她雖然一向對這些內政不感興趣,不過對於蕭月奴的事情,她還是萬分上心的。
聽皇後如此一說,蕭月奴頓時一愣,隨即感動。正當她要說話之時,胡閣老抱拳道:“這件事情娘娘隻管放在老臣身上。退朝之後,老臣立即親自撰寫軍餉調撥文案,到時候讓三位娘娘過目後,便送給國庫。”
既然已經表態支持蕭賢妃了,那他自然就要做的萬分漂亮了。想到蕭賢妃剛才說要請宋王和燕王進京麵聖的話,他頓時心中一動,索性賣個人情:“至於請兩位王爺進京一事,微臣也一律照辦,再不會有半絲阻攔!”
當說完這話的時候,他心裏卻在想:燕王何等人物,你這丫頭竟敢在虎身上拔毛,簡直不知死活!既如此,那就讓王爺進宮,我胡閣老在旁瞧熱鬧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