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注意防空(1 / 3)

如果要問,二戰時生存時間最短的兵種是哪一個,估計許多人都答不上來或者下意識的認為是步兵,畢竟在大家的印象裏,端著步槍迎著槍林彈雨衝鋒的步兵應該是最危險的。

但其實大家都錯了,可能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二戰中存活時間最短的兵種其實是空軍的飛行員, 根據戰後統計,在二戰時期飛行員的平均壽命隻有17天。

而在飛行員當中,最短命的則當屬滑翔機飛行員,戰時他們的平均存活時間隻有17秒。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十七秒,至於為什麼這麼短作者就不解釋了,免得老爺們說作者灌水。

其次是俯衝轟炸機飛行員,平均生存時間為19分鍾, 這個生存時間比起戰鬥機飛行員更短。

也正為因俯衝轟炸機的危險性,所以西方國家也給俯衝轟炸機飛行員起了一個綽號……勇敢者。

而現在,薛少恭就帶著十一名勇敢的飛行員駕駛著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準備對日軍陣地進行轟炸。

下完命令後的薛少恭把襟翼放到了巡航位置,調整好了升降舵和方向舵,把螺旋槳的槳距也調到了巡航位置。隨後他打開高度計的電源開關,設定好了投彈高度,這是保證他能夠進入危險高度前脫離俯衝的重要儀器,它可以計算出飛機什麼時候該投彈並拉起,薛少恭在高度計上設定的投彈高度是450米,這是他能夠做到安全脫離俯衝的極限高度,再低的話飛機將很難保證在拉起之前不撞到地麵。

當然了,這個高度並非是斯圖卡的轟炸的極限,據說設計出這款飛機的德國,有人能夠將這個高度縮短到350米, 但薛少恭至今不敢嚐試。

接著薛少恭又把發動機增壓機開關調到自動檔上隨後把油門收到了最小,接著他關閉了冷卻器的空氣進入口。做完了這些準備工作後,薛少恭一推操縱杆, 沉重的俯衝轟炸機便開始朝著地麵直衝下去。

對於一架專業的俯衝轟炸機來說,飛行速度和高度並不是特別重要的性能,俯衝時的縱向穩定性和機體的堅固程度才是飛行員最應該關心的問題。而斯圖卡在這個問題上給了飛行員們一個圓滿的答複,它俯衝時的穩定性高得讓人吃驚,這主要歸功於那兩個巨大地的固定起落架和機翼下麵巨大的俯衝減速板也就是所謂的“氣動刹車”的作用。

巨大的起落架在俯衝時相當於兩片垂直安定麵而俯衝減速板則使這種效果更加的顯著。但是這也引起了另一個問題,斯圖卡的縱向穩定性實在是過於出色了一點,出色到想讓它突然作出一個稍微大幅度一點的機動動作都變得非常的困難,而這種類型的動作往往是躲避對方戰鬥機攻擊最常用的方法。

斯圖卡堅固的機身使它能夠承受住相比於其他飛機難以想象的巨大扭力,使它能夠在高速俯衝後立即改出俯衝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機體至少要承受住六個G的壓力,換做普通的戰鬥機還沒達到改出俯衝過程的一半恐怕就已經粉身碎骨了。

就是這種非常優秀的的性能讓斯圖卡成為了二戰早期最優秀的地麵支援力量,它的出現甚至使得德國陸軍的作戰模式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過去一些老舊的作戰方法被拋棄,在對這種飛機的使用方案基礎上製定了新的近距離空中支援戰術。可以說德國空軍創立的這種戰術的發展已經遠遠的領先於他們在歐洲的同行們,現在高洪明率領的蓮台民團飛行大隊的飛行員們正在用這種最先進的戰術將炸彈扔到了他們的盟友日本人的身上。

隨著斯圖卡的俯衝,天空中立刻開始響起了一陣令人膽顫的尖銳的警笛聲,一陣陣尖銳的警笛聲從半空中傳到了地麵,當正在交戰的晉綏軍和日軍雙方抬起頭時,便看到一群黑壓壓的戰機正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照著地上俯衝下來。

響徹了天地的警笛聲一時間將激烈的槍炮聲都壓了下去, 方圓十多公裏內正在交戰的雙方都將目光投向了天空。

一名正在緊張的指揮著日軍朝陣地前的晉綏軍射擊的日軍指揮官盯著頭頂急速俯衝的轟炸機,看著那熟悉的青天白日徽章, 用尖銳的聲音吼了起來:“八嘎……是支那人的戰機, 它們要轟炸啦!趕緊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