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彎”的聲音(1 / 1)

“當,當,當……”我國的首都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裏,都裝有巨大的時鍾,每隔一定的時間都會響起。

如果你離開大鍾的距離比較遠,就會有這樣的感覺:報時的鍾聲,夜晚和清晨聽得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時甚至聽不見。

有人說:“這是因為夜晚和清晨的環境安靜,白天聲音嘈雜的緣故。”這樣的解釋,隻對了一小部分,並不完全。你知道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是由於聲音會“拐彎”。難道聲音會拐彎?

聲音是靠著空氣來傳播的。可是聲音有個怪脾氣,它在溫度均勻的空氣裏,是筆直地跑。一碰到空氣的溫度有高有低時,它就盡揀溫度低的地方走,於是聲音就拐彎了。

白天,太陽把地麵曬熱了,接近地麵的空氣溫度遠比空中來得高,鍾聲發出以後,走不多遠就往上拐到溫度較低的空中去了。因此在一定距離以外的地麵上,聽起來不清楚,再遠,人們就聽不見這個聲音了。

夜晚和清晨,剛好相反,接近地麵的氣溫比空中來得低,鍾聲傳出以後,就順著溫度較低的地麵推進,於是人們在很遠以外也能清晰地聽到鍾聲。

聲音的這種脾氣,會造成很有趣的現象。在炎熱的沙漠裏,地麵上的溫度高極了,在50米至60米以內,有人在大聲呼喊,隻看見嘴在動,卻聽不見在喊什麼,這是由於喊聲發出後,很快就往上拐到高空去了。

相反,在北方的林海雪原裏,地麵的溫度比起高空來低很多,聲音全都沿著地麵傳播,因此人們大聲呼叫時,能傳播得很遠,甚至在一兩千米外也能聽見。

如果某個區域接近地麵的大氣溫度變化得很厲害,這裏高、那裏低,那麼聲音拐到空中以後又會往下拐,往往造成非常奇怪的現象。

1923年荷蘭的一座軍火庫爆炸,在100千米至160千米之間的地區沒有聽到,可是在1300千米遠的地方卻聽到了,這就是聲音在空氣中多次拐彎造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