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上官婉兒(3 / 3)

於是,中宗和韋後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命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兩千多名騎兵,守在太極殿前,把城門關得嚴嚴的。

太子的300多人並不是中宗軍隊的對手,結果兵敗被殺。中宗下詔將太子首級獻上太廟。韋後見武三思死了,心中又悲又恨。後來,她聽說太子首級到京後,馬上下懿旨:“將太子首級,在三思、崇訓父子柩前致祭。”韋皇後和安樂公主親自到靈前吊奠。此時的武三思也可以安息了,有堂堂一國之母為自己報了仇。

大概是受到了大唐開放思想的影響,上官婉兒也喜愛彰顯自己的才能。於是,她建議中宗設立修文館,招攬天下才子。同時,她還邀請朝中能書會寫的大臣進入修文館,一起舞文弄墨。且多次賜宴遊樂,醉不思歸。

上官婉兒博學多才,還多次代替中宗、韋後和安樂公主作詩詠賦,詩句優美,被當時的人競相傳唱。中宗賞識上官婉兒的才華,並將大臣們所作的詩,交給她一一評定,排名第一者的,常有加官晉爵的機會。

一時間,在朝廷內外,吟詩作賦之風極為盛行。韋後沒有好的文采,既然有上官婉兒的捉刀代筆,而各文臣又是心照不宣,於是,對韋後也是一味地進行稱讚。中宗和韋後頓時也感覺十分有麵子,於是對她便更加寵愛了。

上官婉兒借此機會,成功將身為兵部侍郎的崔湜變成了自己的人。

從此以後,才子佳人便惺惺相惜。崔湜年少多才,俊朗體貼。上官婉兒覺得他們兩個是天作之合,現在結成了露水情緣,也算是稱了自己的心意。但是,上官婉兒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崔湜在宮外,而她卻在宮內,雖然對於他們來說,宮闈不是個大問題,但是,終究有個中宗在上麵,行動也是極為不方便的。

上官婉兒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掩人耳目的好辦法,即請求營建外第,以方便遊樂。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兒居住地,營假山,建池塘,窮極雕飾,常常邀請大臣到這裏遊玩助樂。這裏亭台軒榭,綠水環繞,是洛陽最為有名的風雅之所。

但是與此同時,這個地方也成了上官婉兒和崔湜的安樂窩。從此,兩人如膠似漆。當然,崔湜也借由上官婉兒的關係,得了不少的好處。

後來,他又把自己的弟兄崔蒞、崔液、崔滌4人都介紹給了上官婉兒。

從此,上官婉兒行走坐臥,4兄弟形影不離。她常常在宮中設宴,與4兄弟飲酒作樂,行令賦詩。後來,崔湜在主持銓選時,犯了很多錯誤,禦史李尚隱實在看不下去了,便上書進行彈劾。

朝廷沒辦法,便將崔湜貶為了外州司馬。上官婉兒哪裏肯讓他在外受苦,於是,聯合太平公主為其求情,崔湜便官複原職了。此後,為了更好地保護崔湜,上官婉兒把他讓給了太平公主。

景龍四年六月,中宗被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後,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並於3天後即位,是為唐殤帝。此後,韋後主掌天下事務,而唐殤帝卻形同傀儡,實權均在韋後的手中。後來,臨淄王李隆基率領羽林將士殺進宮中,將韋後及其黨羽一起消滅了。

上官婉兒知道這次帶兵的是李隆基,便知道自己活不長了,因為在上官婉兒在院內與武三思發生私情時,被李隆基看見了。李隆基下決心說:“有朝一日,我定會殺了這個女人。”

於是,上官婉兒秉燭出迎。各位官兵在奔波勞頓了一天之後,見到如此恬靜的美景,不覺都愣了。有人想要代為求情,卻被她給拒絕了。

她說李隆基來了,自己也該走了,於是便自殺身亡了。

上官婉兒是曆史上既懂政治又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滿了坎坷。雖無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實。

後來,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便派人收集她的詩文,編輯成二十卷。張說曾為她寫道:“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複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這些詩文多已丟失,收錄在《全唐詩》中的遺詩隻有三十二首。

可憐一代紅顏,終將成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從粗使囚犯到權傾一時的“女宰相”,其間的波瀾曲折,無人盡知。武則天成就的不僅是一個時代的開拓前行,同時,也成就了上官婉兒不甘落寞的鉛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