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不能夠忍受這樣的評價,她要在這個位置上坐到死去。至於死後,那就不是她能知道和管得了的事情了,這大概就是她內心真正的思考吧!但是,在神龍政變以後,中宗複位,政權又回到了李氏手中。
所有的一切都恢複到了原來的模樣。國家改國號為唐,宗廟、社稷、朝服、旗幟、文武官員……又都回到了高宗在位時的樣子,且以洛陽為東都,長安為並州,老君為玄元皇帝。
周武王朝作為男權社會的一個異類,如流星般劃過曆史的長空,張柬之等人也終於達成了心願,讓李氏江山得以繼續下去。接著,中宗又追尊韋後的父親韋玄貞為上洛王、母崔氏為王妃。
中宗的荒唐行為,又遭到了朝廷大臣的強烈反對。左拾遺賈虛己上書說:“按照以前的製度,異姓是不能封王的。我們剛剛恢複李唐的統治,人們對皇上的統治都拭目以待,這樣做是不能夠贏得天下人讚同的。如果想讓政令暢通,應該勸說皇後堅決推辭,這樣才能夠增加美德。”諸侯王位左拾遺就沒有想到,以中宗思想,怎麼能夠想到給嶽父封王呢!這所有的一切,還不是韋後慫恿的嗎?
韋後是個有野心又貪圖富貴的人,她要把這些年所吃過的苦,所受過的屈辱全都補回來。這些年他們就沒過過什麼好日子,自己的兒子李重潤曾被封為皇太孫,後被女皇派人用鞭子打死了;大女兒下嫁給王同皎;小女兒在流放的時候出生,兩個人在房州備嚐艱辛。
不僅如此,李顯每次聽到朝廷來人了,就要玩次自殺,自己還得安慰和鼓勵他,一個女人能夠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韋後一直覺得自己是有恩於李顯的,中宗也曾向自己起誓,如果能夠重見天日,她可以為所欲為。
中宗倒是信守諾言的人,當上皇帝後,所有的事情都聽從於韋後。
先封了她的父母,接著,又讓她參與朝政,學著當年武則天的樣子垂簾聽政。
大臣一看這怎麼行呢,於是便紛紛勸諫。皇上啊,我們剛取回李氏江山,不能再讓異姓給奪了去啊!可是,這時的李顯隻會聽從韋後的話,令大臣們感到十分氣憤。
中宗也不想管這些,反正自己的父親都是這樣做的,也沒見會怎麼樣,到了最後還不是李家人坐擁江山嗎?這時的韋後就更不管了,武則天能做的,我為什麼就不能做呢?
武則天開了先河做了女皇帝,但是,不是任何一個女人都可以做皇帝的,以韋後的才能和德行根本就沒法效仿武則天。她聽政後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封一個遊方的和尚慧範做銀青光祿大夫、上庸縣公。
慧範是個“以妖妄遊權貴之門”的花和尚,受到了中宗和韋後的器重,幾個人經常待在一起。大臣們見新皇帝是這麼地不務正業,感到十分寒心。隨後,群臣們又是一頓猛勸,中宗卻始終都是無動於衷。
最讓張柬之等人看不慣的是,剛恢複皇帝身份的李顯,竟然與自己的宿敵武三思打得火熱。看來以後不光大臣沒好日子過,恐怕連國家社稷都要遭殃了。
神龍政變解決了“二張”,卻沒有對武氏家族產生大的影響。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勸張柬之等人說:“兩個小人雖然已經除掉了,但是斬草不除根,恐怕日後還是會出事端的。”
張柬之無奈地說:“大局已定,你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薛季昶說:“真不知道會有怎樣的下場啊。”
朝臣縣尉劉幽求也勸說敬暉:“隻要武三思還活著,各位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如果不盡早謀劃,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啊!”然而,此時的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好辦法。
武三思為人狡猾,看到廬陵王成了太子,便與廬陵王打得火熱。武則天因為讓兒子做接班人,覺得有愧於武氏,於是,就親自為安樂公主與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做媒,使太子和武三思結成兒女親家,以便兩家人頻繁走動。
其實,站在武則天的角度這些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她想要武氏家族保住性命甚至是榮華富貴,就隻有親上加親了。但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韋後會與武三思勾結到一起。
韋後與武三思私通後,又向中宗進言重用武三思。昏庸的中宗也沒有異議,之後,便任命武三思為宰相,權傾朝野,連張柬之都要受到他的管製。原右散騎常侍、安定王武攸暨也被任命為司徒、定王,武懿宗也沒有被冷落,掌握著東都軍權。最後發展到武三思能夠公然出入皇宮,與韋後廝混。
這時,張柬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急切地向中宗進行勸諫,說道:“皇上啊,在發生政變的時候,李家宗室鏟除了一些亂賊,現在皇上你重掌政權,武家的人卻還是封官加爵,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這哪裏是朝野所希望的事情啊!請皇上你削弱他們的勢力來告慰天下吧。”
但是,此時的中宗已經不再聽取大臣的勸諫了,張柬之見中宗無動於衷也隻好無奈地退下了。之後,他在和別人一起討論這件事時說道:
“過去我們的主子英明神武,大家都稱讚他勇猛剛烈。我之所以沒有對武氏家族的人動手,就是想把這個機會留給皇上,讓皇上自己動手,從而來顯示皇上的威嚴,結果,現在卻是適得其反。如今大勢已去,也沒有任何辦法了。”聽了此話的人也是懊悔不已,悔恨當時沒有及時把武家人給除掉。
後來,更離譜的是,中宗還經常到武三思家裏微服玩樂。有的朝臣擔心武則天勢力再起,紛紛向中宗提醒。禦史崔皎密奏:“李唐的江山剛剛恢複,武太後還在西宮,還有一些人歸附在她的身邊;周朝的老臣還在朝廷上擔當重要職位,皇上怎麼能輕易地外出遊玩,不去提防可能產生的禍患呢!”
可是沒有想到,這個昏庸的中宗,竟然把崔皎的奏折拿給了武三思看,武三思看後十分的生氣。於是,他便在朝中處處針對崔皎等人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