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駕鶴歸西(3 / 3)

張柬之看到眼前的情形,再不進行阻止將會後患無窮啊!於是,他便命令敬暉等人帶領一班文武大臣,共同跪請中宗罷免武氏成員的官位,以此來撫恤人心。可是,中宗卻聽不進去任何勸誡,令大臣感到無比的失望。

張柬之為了防備武三思向中宗進讒言,便安排考功員外郎崔湜作為耳目,來監視武三思的一舉一動。可是沒想到,崔湜卻是個小人,他看見皇上是這般的信任武三思,便投向了他,並且還把張柬之等人的計劃告訴了他。

於是,武三思便暗暗謀劃除掉張柬之等人。殿中侍禦史鄭愔曾經因為與“二張”交好被貶為宣州司士參軍,於是,他一直都是十分的嫉恨張柬之等人。

這天,鄭愔偷偷地潛回洛陽,暗中拜見武三思,告訴他說:“大王雖得到天子寵愛,但張柬之等5人都掌握著將相的大權,而且膽謀過人,能顛覆女皇政權。張柬之等5人對你恨之入骨,若不及早鏟除這5

人,恐怕危在旦夕啊!”武三思感同身受,以為找到了知音。於是,便將鄭愔和崔湜當謀士來看待。

之後,武三思又找到韋後,並與她商量對策。於是,便設計將張柬之等5人調離了京城。當5個人被剝奪了朝中宰相大權時,知道事情已經到了難以控製的地步了,但是,他們還是心存希望。

可是,當楊元琰知道將要大禍臨頭時,便請求辭官。5人還以為他在開玩笑,楊元琰卻說:“功成名遂,不退將危。此乃由衷之請,非徒然也。”後來張柬之等人果然獲罪,楊元琰卻保住了性命。

就在他們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上陽宮的武則天已經奄奄一息了。

自從中宗即位之後,她便被軟禁在這個南鄰洛水、北連禁苑的幽閉之處。雖然這裏景色宜人,但終歸沒有自由,對她來說更像是人間地獄。

武則天想要出去走走,都要經人稟報中宗,中宗同意之後她才可以讓人攙著出去逛逛;如果她想見什麼人的話,也必須要有中宗的人在場才能夠見到,有的人甚至連見都見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此時的武則天真可謂是晚景淒涼啊。

這時,武則天忽然想起了被她囚禁過的王、蕭等妃子們。她們過了這樣的日子後自己又過,這會不會是上天的報應呢?如果時光可以倒轉,她還會不會像之前那樣對待王、蕭二妃呢?她想到這裏,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即使時光可以倒轉,她也不會放過那些妃子。恨在帝王之家,有些事情已經變得身不由己了。

武則天又閉上了眼睛,回想起自己豆蔻年華的年紀進宮伺候太宗時的情景,太宗的英明神武讓她敬佩不已,也有過短暫的心動;後來,她遇見了李治,兩人愛得如膠似漆;再後來,她又進了感業寺,吃夠了青燈古佛的苦;之後入宮,之後做皇後,再後來做太後,最後做到了皇帝……這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曆曆在目。

這一生的大起大落,猶如驚濤駭浪般,令武則天感到驚慌失措。曾幾何時,她巾幗不讓須眉,曾幾何時,她鋒芒萬丈,可是現在,這些都已經成了過眼浮雲。盡管她現在隻能對著窗外殘陽,寂寞歎息,但是,她卻覺得這一生活得十分值得。

時間的車輪在不停地運轉著,它輾過了一個又一個漫長的白天和黑夜,終於奔駛到了神龍元年的十一月,同時,也駛近了武則天女皇生命曆程的終點。

其實,在武則天交出皇權的那一刻,對於她來說,就等於抽去了她生命的活力。但是,這團不屈的生命之火,就像一具搖曳晃動的風中殘燭,依然頑強地燃燒了10個月。

十一月壬寅,武則天靜靜地安臥在上陽宮仙居殿的龍床上。中宗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和幾位宰相肅立於臥榻之側,有人在嗚咽抽泣,有人在唏噓流淚。老太監武壯雙肩聳動,壓抑著要大放悲聲的哭泣。

這時,彌留之際的武則天猛然地睜開了眼睛,她麵無表情地看看眾人,然後又徐徐說道:“朕要走了。朕死之後,去……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皇後。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柳奭等子孫親屬,受株連者,皆……皆赦其無罪……一並複舊……舊業。”

這是最早的一批冤殺者,而以後的那些被冤殺者,在清算酷吏統治時多已被平反。武則天在臨走之時,不想再把今世的恩仇帶到另一個世界。

在喘息了一陣之後,武則天又接著說道:“將朕葬於乾陵,與先帝合墓。墓前所豎碑謁,勿須鐫文。朕一生功過,任由後人評說。”說完,她又一次閉上了眼睛。

這時,床前又響起了哭聲,聲音越來越大。可是,在武則天聽來,這聲音卻像是從遙遠的天邊傳來的,它如同嫋嫋仙樂一般,在她的耳廊中縈繞著。

武則天覺得自己的身體輕飄飄地飛起了,穿行在一片片五彩繽紛,縹緲不定的雲層裏。忽然,她似乎又置身於上苑之中,皚皚白雪,凜冽朔風之中,一朵碩大的火紅的牡丹花正昂首怒放,其他紅的、黃的、綠的、紫的、白的各種顏色的花,也隨之展瓣舒蕊,次第綻放。姹紫嫣紅,絢麗灼目。

武則天又想起了幾十年前她當皇後時,冰天雪地遊上苑,曾見過這種景象。這也是她一生中所創造的,無數空前絕後的奇跡中的一件,為此她感到無比自豪。

直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武則天還在為她叱吒風雲,號令天下的輝煌一生而感到驕傲。醉心的微笑在她蒼老的麵頰上慢慢地凝固了,她曆經82個春秋的生命,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中宗滿足了母親的遺願,除去帝號,稱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後,歸葬於乾陵,將她與高宗合葬在了乾陵,並在陵前留下了無字碑。

神龍二年二月,則天大聖皇後的靈柩,在中宗皇帝和文武百官的護送下前往長安。五月,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並按照她的遺詔,與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墓前豎起了一座高大的無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