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六,武太後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
二十一日,武太後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為魯靖公,高祖居常為太尉、北平恭肅王,曾祖儉為太尉、金城義康王,祖華為太原安成王,父士彠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於文水。二十九日,徐敬業以匡複為名在揚州起兵。
十月初六,武太後令李孝逸等率兵30萬討伐徐敬業。十八日,斬裴炎於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後令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徐敬業。十八日,徐敬業敗逃,部將王那相殺徐敬業後投降。李孝逸令追捕餘黨,平定揚州。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業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後下詔:“朝堂所置肺石及登聞鼓不預防守。有上朝堂訴冤者,禦史受狀以聞。”
三月二十一日,再遷廬陵王李顯於房州。四月,下《求賢製》,製令自舉。十一月,武太後作《方廣大莊嚴經序》,撰《臣規》兩卷,普賜臣僚,以教為臣之道。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武太後欲複政於睿宗李旦,李旦固讓,請武太後繼續理政。武太後開始起用酷吏。於次年,封皇孫成美為恒王,隆基為楚王,隆業為趙王。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正月初二,武太後布政於明堂。八日,下詔推行新造的字,其“曌”為己名。改“詔書”為“製書”。二月十四日,武太後策試貢生於洛城殿,數日方休。貢生殿試自此開始。
九月九日,武太後隆重登基稱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並於次年,開始懲治酷吏。
長壽元年(公元692年)八月,女皇令嚴善思按問舊獄,平反冤案850餘人。十月,狄仁傑請放棄安西四鎮,女皇不納。二十五日,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收複龜茲、於闐、疏勒、碎葉四鎮。置安西都護府於龜滋,發兵戍守。
延載元年(公元694年)一月初十,女皇令婁師德為河源、積石、懷遠等軍營田大使,令搞好邊境營田。二月,王孝傑擊敗吐蕃、突厥各3萬餘人。韓思忠擊敗泥熟俟斤等萬餘人。十六日,女皇命薛懷義為伐逆道行軍大總管,率18位將軍討伐默啜。
天冊萬歲元年(公元695年)正月初一,女皇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改元證聖,大赦天下。二月初四,殺薛懷義。十六日,女皇去“慈氏越古”之號。四月初一,天樞鑄成。
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臘月初一,女皇前往嵩山封禪。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討伐契丹,女皇封其為遷善可汗。
神功元年四月初三,也就是公元697年,九州鼎鑄成。五月,女皇令婁師德率兵20萬討伐孫萬榮。六月初三,女皇下《暴來俊臣罪狀製》,殺來俊臣。三十日,孫萬榮敗死,餘部降於突厥。
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正月初一,女皇祭通天宮,改元聖曆。九月十五日,李旦讓位於李顯,女皇立李顯為太子。次年,女皇賜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
聖曆三年(公元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羅為平西大總管,鎮守碎葉。三月初六,女皇令東至高麗國,南至真臘國、西至波斯、吐蕃及堅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並為入蕃,以外為絕域。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龍。女皇病重。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日韋等迎太子李顯,殺張宗昌、張易之,進至女皇寢宮,逼女皇讓位。二十五日,太子李顯即帝位,為唐中宗。
二月初四,唐中宗複國號為唐,郊廟、社稷、陵寢、百官、旗幟、服色、文字均恢複到永淳以前,也就是唐高宗時代的原狀。複改神都為東都,北都為並州。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病死去世,享年82歲,遺詔省去帝號,與唐高宗合陵,稱“則天大聖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