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大炮對幾乎所有的美軍陣地猛轟,蜷縮在睡袋中的美軍士兵從睡夢中驚醒,連滾帶爬地鑽入掩體,驚恐中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緊隨著炮火,幾百架探照燈又罩住了美軍陣地,為在暗夜中發起進攻的德軍提供照明。
混亂中,德軍突擊部隊在坦克的掩護下向美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美軍陣腳大亂,損失慘重。
本次作戰中最重要的是第六黨衛軍裝甲集團軍的快速突破,因為它最接近馬斯河上的重要地段,因此空降部隊用在這裏是最有價值的。
但是自從1941年克裏特島空降戰役之後,德國傘兵部隊都被當作地麵部隊使用。
僅僅在作戰前數周,德軍才勉強湊出編成一個傘兵營。由海德特中校率領。然而海德特卻發現,這些是有一半沒有空降作戰經驗的傘兵,而配合他們的運輸機也缺乏編隊飛行的經驗。隻有三分之一的飛機勉強到達目標區———大部分因飛行員的失誤被投落在德軍自己的防線後方———而到達目標區的傘兵空降的十分分散,所以海德特隻能集中200多人,無法完成原定的任務。數天之後,疲憊的海德特向美軍投降。
德軍突破口的北翼是擔負主攻任務的迪特裏希第六黨衛裝甲集團軍,在順利突破美軍前沿防禦後,其右翼即為美第一集團軍和第五軍所阻,陷入苦戰。
美第五軍原本用來進攻魯爾大壩,戰備程度較高,因此對入侵德軍實施了頑強抗擊。雖然迪特裏希迅速調來第十二黨衛裝甲師增援右翼突擊力量,但是其向布特根巴赫的進攻仍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然而在其左翼,情況卻截然不同,第一黨衛裝甲師所攻擊的正麵恰為美第五軍和第八軍的結合部,僅有少量騎兵擔任警戒,故被迅速擊潰。
至日暮時分,第一黨衛裝甲師的先頭部隊派佩爾戰鬥群,已突入美軍戰線達10公裏,且前進勢頭仍很迅猛。盡管如此,由於集團軍主力被牽製,派佩爾戰鬥群的推進並無決定性意義。
然而,這隻縱隊迅速插向斯塔佛洛時,對近在咫尺的存有250
萬加侖汽油的美軍的燃料庫及重要橋梁竟沒有能夠及時奪取,以致美軍增援部隊利用其設置障礙,阻住了其前進的道路。差勁的路況,嚴重交通阻塞和缺乏油料妨礙他們的推進。
臭名昭著的“派佩爾戰鬥隊”,屠殺了幾批已經解除武裝的美軍戰俘和比利時平民。第六黨衛隊軍裝甲集團軍在艾森伯恩山嶺進攻遇到美軍第二步兵師和第九十九步兵師的頑強抵抗,延緩了他們的推進。戰鬥至12月18日,德軍第六黨衛軍裝甲集團軍的中部和右翼的進攻行動基本被阻止住。
美軍在戰鬥打響後的開始兩天裏,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美軍第一集團軍仍推測德軍意圖是對北麵戰線上美軍對魯爾水壩地區攻勢的反擊。
直到17日早上,艾森豪威爾才意識到德軍的全麵進攻已經開始,急調美軍第七裝甲師南下聖維特進行增援,第三集團軍的第十裝甲師一部則北上進入受威脅的地區。第八十二和第一〇一空降師火速趕往巴斯托尼—聖維特一線進行增援,阻止德軍西進。加文將軍指揮的美第八十二空降師被派往聖維特防線,而麥考利夫將軍指揮的第一〇一空降師則馳援巴斯托尼。
在突破口中段,由於當麵美軍第二八一師剛剛經過亞深戰役,減員達數千人,未及補充,正在休整之中,美軍第一〇六師則三天前剛從國內調來,故此段防守兵力較弱,致使德軍第五裝甲集團軍順利突破美軍防線,並迅速向縱深推進。
17日,第五裝甲集團軍左翼的第二裝甲師在克萊夫火車站渡過克萊夫河後,美軍抵抗趨於崩潰。
次日9時,德軍裝甲教導師也開始橫渡克萊夫河,黃昏時抵達尼德、萬帕赫一線,當夜向巴斯托尼以東的馬格雷特推進。
19日,該師繼續向巴斯托尼挺進,並攻入內費和瓦爾丁。
隨後,德第二十六人民步兵師也加入了攻占巴斯托尼的戰鬥。
但由於美第十裝甲師和第一〇一空降師先後抵達,有力地加強了巴斯托尼的防禦,德軍的攻勢很快陷入僵局。
然而,在巴斯托尼外圍,其第二裝甲師卻直插向默茲河畔的迪南。這時,德集團軍群指揮官莫德爾非常渴望將主攻方向轉移到曼特菲爾的第五裝甲集團軍方向上來,但希特勒固執己見,堅決要由他所寵信的黨衛軍將領迪特·裏希繼續擔任主攻。
增援的美軍第七裝甲師趕到小鎮聖維特,一處極重要的道路彙集口,包括第一〇六步兵師殘部,成功抵擋了德軍的進攻。德軍第五十八裝甲軍、第六十六軍在聖維特及其以南地區發動了新的強大攻勢,12月21日迫使美軍第七裝甲師後撤。
德軍原計劃在12月17日占領聖維特,德軍進攻的時間表遭到重大拖延。18日,曼特菲爾的第五裝甲集團軍第四十七裝甲軍進抵公路交通樞紐巴斯托尼,美軍被迫退守巴斯托尼和諾維爾一線。
左翼布蘭登堡指揮的第七集團軍所轄的四個師均渡過奧爾河,其中第五傘兵師突至約20公裏處的維爾茨,在南側為中路部隊建起了一道壁壘,小有進展。但第七集團軍在美軍的頑強阻擊下前進緩慢。
至12月20日,當麵防守的美軍已基本製止了德軍在突破口南北兩個“肩角”的進攻,德軍的進攻部隊已形成一支寬約一百公裏、縱深30至50公裏的突出部,並繼續向前推進。
到19日日暮時,德軍在阿登地區的反攻雖然給盟軍造成極大的恐慌和威脅,但卻遠遠未達到計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