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到摩根發出的“鐵路摩根化”的命令時,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對有關鐵路進行了全麵徹底的調查,算得上是嘔心瀝血了。
他不僅乘火車觀察,甚至走下月台,靜坐在飛馳而來的列車旁,仔細察看枕木與鐵軌的狀態。他有時甚至會開動火車頭試試看,他的目標是要花最少的錢,去賺回最大限度的利潤來。
可是,這兩位高參的壽命似乎都不令人滿意。首先是那位善於經營管理的柯士達,患了6天肺炎後就一命嗚呼,當時是1900年。
6年之後,身為鐵路專家的斯賓塞,卻在一次列車碰撞事故中死於非命。
摩根一直對柯士達和斯賓塞倚重有加,他也正是靠著他們兩人,使得鐵路的“摩根化”最終獲得成功。
初夏的早晨,晴空萬裏,也沒有什麼風,是個出航的好日子。
還留有油漆清香的“海盜2號”,今天就要試航了。
“嗚———”長長的汽笛聲響過之後,“海盜2號”緩緩離開碼頭,駛過長島的水道,然後經過康涅狄格州附近海麵,徑直向北駛去。
行進間,海風驟起,船上兩支桅杆上的大帆,被風吹得“呼啦啦”直響。船借風速,載著摩根一行人箭似的加速前行。
當然,身為國家銀行總裁的喬治·貝克先生,是該船上的座上賓。摩根的戰略策略中,他是應聯合的重要人物。摩根此行,意在拉攏他參加鐵路事業。
能和這樣一位人物接觸,並非是容易辦到的,若不是貝克加入了海盜船俱樂部,摩根恐怕還無法同他接觸。
1863年,是比摩根小3歲的貝克開始發跡的一年。他在紐約創設了號稱當時商業銀行儲金最高的第一國家銀行。他的社會地位,摩根是自愧不如;可在企業界,他的地位就未必高過摩根。
貝克的第一國家銀行不僅是摩根的隱秘財源,在華爾街,眾所周知,貝克本人也成為“摩根政府的財政部長”。
柯士達深知此行自己肩負的重任,自從離開碼頭的那一瞬間開始,就一直不離貝克身邊半步,如同貼身保鏢一樣。此時,他正將威士忌斟入貝克的杯中。
“市銀行的史提曼,現在正和我們做著同樣的生意,開著一模一樣的投資銀行,而且要與洛克菲勒聯手,您有何感想?”摩根問貝克。
詹姆士·史提曼,是貝克的第一國家銀行的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他剛剛登上市銀行總裁的寶座。值得一提的是史提曼在擊敗貝克的第一國家銀行,取代他的寶座之前,將兩個女兒嫁給了威廉·洛克菲勒的兩個兒子,造成轟動一時的策略性婚姻。
後來市銀行與第一國家銀行合而為一,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並對墨西哥及委內瑞拉的石油產業投下了巨資。
成為市銀行總裁的史提曼,是個與貝克迥然不同的人物,他並不是該銀行的創始者。他將繼承父親的棉花公司所得的餘利,運用在股票投機中。在此過程中,成為威廉·洛克菲勒的親密戰友。由於這一緣故,他投入了石油領域。雖然在這方麵,他取得非凡成果,但誌在成為銀行家的史提曼,購買了市銀行的股票,成為銀行的高級職員。
1891年,他繼承了亡故的原銀行所有者摩斯·提拉的職位,當上了總裁。據說,這是因為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慷慨相助的緣故。
“摩根先生消息很靈通啊,史提曼與洛克菲勒聯合起來,要購買紐約的煤氣公司及中西部、南部的股票。”貝克回答道。
“也要購買鐵路吧!”摩根小心翼翼地試探著,這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想借此來慢慢地動搖貝克的心。
“他和哈利曼聯手,一定是想染指太平洋沿岸。”貝克也是久經沙場的老手,不甘示弱地反擊摩根。
“貝克先生,您對破產的裏士滿終站公司,及哈利曼與史提曼意圖染指的北太平洋鐵路的重建,有沒有興趣?”
“我?我的第一國家銀行負責重建鐵路?”摩根的話顯然將貝克擊中,隻見他滿臉狼狽相,怏怏不樂。
他哪裏知道,摩根手下的柯士達可不是等閑之輩。經過一個多月調查,早已得知貝克對各地鐵路的融資額相當可觀。
貝克雖然長得又瘦又高,但體格十分強壯,像獵人般矯健,年輕時一定是頗為威武英俊的,隻可惜時光如梭,歲月已將他的胡須全都染白了。
可是此時,這位精明能幹的貝克先生,卻顯得滿臉窘相,聲音嘶啞,不像是銀行家所具有的,他說:“裏士滿終站公司的改組,由貴公司的斯賓塞先生全權負責,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斯賓塞過去顯露過起死回生的本事,由於他的全力以赴,償還了巨額債款,才使得奄奄一息、瀕臨破產絕境的俄亥俄—巴爾的摩鐵路從絕望的邊緣站了起來,恢複了生機。
然而,當時這一成功的舉動使得巴卡納等人非常眼紅,他們向剛得救的當地債權人煽風點火,想讓他們罷免斯賓塞的總裁職務。
由於巴卡納大肆收購股票,從中作梗,斯賓塞最後還是被他們趕走,但繼任俄亥俄—巴爾的摩鐵路總裁職務的卻是摩根另一得力幹將柯士達。
而南方出身的斯賓塞仍然還有用武之地,他被引入裏士滿終站公司,使30家公司聯合起來的鐵路係統變成了“摩根化體製”,這實在是個有趣得很的構想。關於這些“摩根化”的構想,除了摩根和他的幾位高參之外,一直是秘而不宣的。外界對這套構想的存在與否一直持疑問態度,包括身為第一國家銀行總裁的貝克。
現在,為了能釣出貝克這條大魚,摩根不得不拋出這個餌,首次公開“摩根化”的有趣的構想:“我想弄個專為債權人而設的信托委員會,您看呢?”
“信托委員會,要委托什麼呢?”貝克端著酒杯,疑惑地問。
“委托公司的重建,由4到5人組成,人數越少越好。”摩根和盤托出。
“原來如此!因破產而陷於恐慌狀態的股東及債權人,若聽到摩根先生的名字應該會信賴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