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簽署媾和條約的當天,華爾街摩根的辦公室裏,也進行著盛大的慶祝會。
這種戰爭,對摩根來說,是多多益善,他總能從中找到發財的機會,而且總能賺上一筆。
數百名反戰的自由派示威群眾,撥開出入交易所的經紀人們,呐喊著通過華爾街的狹隘通道。
“華爾街是戰爭的挑撥者。”
“埋葬摩根、洛克菲勒、卡內基。”
“殺掉麥金萊。”
示威呐喊的聲音,不斷從開著的窗戶傳進來。但摩根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麵不改色,他正苦苦思索著如何到美屬菲律賓和脫離西班牙勢力的中南美、日本及中國投資的問題。
“今後將成為國際投資的時代。”這個念頭火花般從他的腦子裏一閃而過。
這時候,喧囂的示威呐喊聲又傳了進來,攪亂了他的思考,但他的眉頭卻連皺也沒皺一下。
“門羅主義真是好得很。這種主張歐美兩大陸互不幹涉的美國外交政策,雖然將美國的勢力範圍限定在西半球的南北美洲內,但是歐洲各國從此也被排斥在這範圍之外,美洲市場為美國所獨占,豈不是很美的事嗎?如果勢力範圍能向亞洲拓展,那麼國民的稅金勢必又會增加了。”
在美國財經界,包括華爾街在內,並沒人強烈反對向東方擴展勢力。亞洲腹地廣大,是個相當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隻有遊行於華爾街的自由主義派,才會不顧一切地加以反對。
以“煽情主義”為招牌,拚命地賣報紙的威廉·哈斯特所代表的擴張論者,利用哈斯特報係辛迪加的激進煽動之機,激勵麥金萊總統,高唱擴張主義的論調。
摩根猛搖頭。收購美國鐵路的時代是不是已經過去了?不,鐵路事業方興未艾,現在僅僅是一個起步而已。在菲律賓、日本、中國……情況全都是如此!
鋼鐵的時代來臨了。美國必須製造大炮,對,也必須製造軍艦。據說,在廣大的中國大陸,也正經曆著一個動蕩的時代。那是叫什麼來著?對,叫作義和團的正在四處造反。
還有,石油的時代也迫在眉睫了。咳,真遺憾,在石油這方麵,洛克菲勒這家夥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手的。這麼一來,那麼隻有鋼鐵了?不,不,愛迪生的電氣時代也已來臨了。電氣?對!電氣也是一根寶貝稻草。
摩根活了這麼久,無論是說話,還是思考問題,向來都是言簡意賅,謹慎得很。可是這次,他卻陷入了近乎瘋狂的錯誤思考之中。
他回顧這一生,由於自己的精明和獨到的眼光,在幾個重大決策方麵取得了非凡成果,使得財源滾滾而來,如今的摩根帝國,已非其祖輩、父輩時期可比的了。
當今的美國,不,整個美洲在他的眼中都仿佛甕中之鱉,是那麼的不中用,美國這個小廟似乎已容不下他這個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亞洲擴張,乃至整個世界,摩根帝國的旗幟將插到世界各個角落在這一瞬間,大概也是摩根生平僅有的一次吧!但他碩大的腦袋,立刻將這瞬間的錯誤思考拋至九霄雲外,他突然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國際大投資家。
在美西戰爭中,麥金萊政府也欠下不少戰爭債,對此,政府一口氣發行了戰爭債券兩億美元,利率為3%。政府原打算采用將它們直接賣給國民的方式,但是,摩根等人早就嚐過不少這種債券的甜頭,這次他們能善罷甘休嗎?
於是,摩根和他的“聯合募購組織”馬上同政府進行交涉,承攬全部金額。然後,他們將債券票麵做成500美元以下的小額國債。這是一種新奇的構想,牛刀小試,果然取得極大成功,一般的人競相購買,競購率竟然高達5倍,盛況空前。不幾天,公債飛快地銷售一空。
但摩根仍有一件事遲疑未決,那就是關於是否要實施對墨西哥的投資,這顯然又是一項新的挑戰。
在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麵臨破產,危險萬分。在這種如臨深淵的狀況下,墨西哥當局不得不著手發行公債,其金額計劃將達到1.1億美元。
“好,放手一搏,做做看。”如此大的買賣,摩根焉能不動心,最後他還是咬咬牙,下了決心。隨後,摩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合組織辛迪加認購了那些墨西哥公債,條件是取得了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
“摩根幹了。”
不管是華爾街,還是倫敦的龐德街,就連法蘭克福及巴黎商人們都將這件事當作他們談話的新焦點,他們羨慕摩根的生財有道和他的手眼通天。
摩根的錢口袋是永遠裝不滿的。此時,他正在揣摩由羅斯查爾的紐約代表貝爾蒙處獲得的一項極為機密的情報:
“倫敦的哈林公司因其財力限製,無法承擔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或許會放出來也說不定。”
阿根廷此時的處境比墨西哥好不了多少,由於受到與巴拉圭的6年戰爭的拖累,此刻正陷入經濟危機之中。國家財政破產的危機,因英國與德國資金的流入,才勉強緩解了一些。
其中,羅斯查爾的競爭者、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公債,獲利不少。當美國因美西戰爭而親近古巴及菲律賓的時候,阿根廷正受到農業蕭條的襲擊,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