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3時30分左右,紐約證交所總裁托馬斯帶著一名助手火急火燎地來到摩根的辦公室。當時室內已經擠滿了同樣憂心忡忡的人們,但托馬斯顧不得那麼許多,徑直擠上前來,說道:“摩根先生,我們將不得不關閉交易所。”
“什麼?”摩根轉過頭來,不解地問道。
“我們將不得不關閉交易所。”托馬斯又重複了一遍。
“正常的關市時間是幾點?”摩根問道。
“下午15時。”
“在下午15時之前絕不許關市,提前1分鍾也不行!”摩根聲若洪鍾,一字一頓,手指指向托馬斯。
托馬斯解釋道,除非在極短時間內向交易所注入資金,否則會發生大量破產。摩根表示自己將立即采取行動安排貸款,將托馬斯打發回交易所。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而每一個瞬間的流逝都會令時局越發無望。
“一個又一個券商來到我們的辦公室,懇求我們做些什麼,很多人聲淚俱下,而另一些人麵對突然降臨的厄運幾乎休克了。”
喬治回憶道,“他們手上有證券可以用來籌款,但市場上無錢可借。”
最後,下午13時45分,摩根讓人立即將所有銀行的總裁叫到他的辦公室來。下午14時,城裏的銀行家們紛紛到來。此刻距券商們最恐懼的時刻隻有20分鍾。20分鍾後,按慣例,交易所將當日成交比對,並調整券商賬戶。換句話說,算總賬的時刻即將來臨。
銀行行長們終於到齊了,摩根向他們解釋了當前的事態,直截了當地說,除非銀行家們在接下來的10分鍾至12分鍾內籌措2500
萬美元,否則至少50家券商將破產。
國民城市銀行行長斯蒂爾曼立即拿出500萬美元,其他銀行家紛紛解囊相助。到14時16分,摩根已從14家銀行確認了總額2360萬美元的貸款。幾分鍾內,關於新的“資金池”的消息即傳遍了華爾街。
喬治後來回憶道:
此時我們辦公室的外間擠滿了焦急等待會議結果的券商。銀行行長們正匆匆地從摩根的私人辦公室走出來,走到外間。
一定有什麼人公布了已經籌集2500萬美元的消息,因為正當我離開辦公室去啟動貸款程序的時候,我看到有人把帽子拋向天花板,大喊:“我們得救了!我們得救了!”
14時30分,資金注入市場,人們擁擠著擁到交易所的“資金點”尋求貸款,混亂中,摩根的一名員工的外套和馬甲都被撕破了。
《紐約時報》報道稱,貨幣經紀商們忙作一團,放款的速度也就是僅夠將借款人的名字寫下來。10天來,交易所第一次呈現出歡快的氣氛。
15時整,交易所關市時,交易大廳內爆發出一陣“狂野的咆哮”,會員們大叫著:“摩根怎麼樣?他很好!”接著歡呼3聲。
摩根在星期四下午籌措的2500萬美元中,30分鍾內就借出了1900萬美元,利率從10%至60%不等。關市後,很多人聚集在摩根公司門前,帶著抵押品確認自己的貸款。
晚上19時多,摩根終於走出了辦公室。離開大樓時,一向在公眾麵前很少說話的摩根卻主動走到大隊記者麵前,挺直腰杆,緩慢而懇切地說道:“如果人們將錢存在銀行,那麼一切都會沒事。”
說完後,他快步走出大門,坐上馬車疾駛而去。
在短短幾天內,許多瀕臨破產的信托公司得到了數千萬美元援助。為加強現金流通,以摩根為首的紐約銀行三巨頭還下令發行1
億美元的票據。
11月6日,在摩根多方努力下,華爾街股市終於一開盤就輕鬆上揚,出現了好的趨勢,第一批價值700萬美元的黃金也已經運抵紐約,使資金短缺的局麵得以緩解。
人們在事後評論:“摩根拯救岌岌可危的金融市場的行動,可以和齊奧托畫的聖弗朗西斯用肩膀撐住倒塌下來的教堂的情景相媲美。”
在幾十年後,還有人對此進行過評論:
在這次事件中,摩根表現得猶如美國中央銀行行長,雖然當時這個職位並不存在。但是熱心公益並不是他的原始動力。那次危機過後,摩根和其他投資家都大發橫財。
有位美國記者采訪晚年的摩根,問:“決定您成功的條件是什麼?”
老摩根毫不掩飾地說:“性格。”
記者又問:“資本和資金哪個更重要?”
老摩根答道:“資本比資金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性格。”
的確,翻開摩根的奮鬥史,無論他成功地在歐洲發行美國公債,慧眼看中無名小卒的建議大搞鋼鐵托拉斯計劃,還是力排眾議,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推行全國鐵路聯合,都由於他倔強和敢於創新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