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探花之位(2 / 2)

這樣的轉變讓祝家與皇甫家措手不及,在他們還未想到應對之法的時候,接二連三的又再度出事。雖顧佩清之事已查清是瑛貴人陷害所為,但她當時的胡言亂語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皇甫澤在仕子之間的名聲,更有好事人傳說蒼蠅不叮無縫蛋,二公主之所以會自奔為妾,定是因為皇甫澤與她之間有些什麼關係,不然為何二公主不去狀元的家裏,不去榜眼家,偏偏挑了你這個探花郎呢?

此事便算,朝中如今更有閑言碎語提到皇甫澤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探花之位,全是因為二公主私下求了慶豐帝之因,禦史都是閑著沒事幹,專門揪人小辮子的,此事一傳出,不知道是誰起的頭,竟突然聯名上書認為皇甫澤德行有虧,不適合入翰林擔任編修之作,更希望皇上可以翻查皇甫澤當時的考卷。

皇甫邵對此事十分生氣,但他隻是五品侍郎,平日裏在朝上‘說不上話’,隻能交代祝融從中周旋,但傳出此事之人十分狡猾,點了火之後便銷聲匿跡遍尋不得,留下了朝中各類猜測層出不窮。

原本隻是捕風捉影的猜測,慶豐帝也並沒有當回事,不料後頭越演越烈,民間仕子更是翻出了當時科考,將皇甫澤的文章與其他人的一同作為對比。

不對比還沒事,一對比,他的文章確實不比第四名的胡坤傑來的好,甚至有人翻到了同出生江南的餘陳的文章,經過一對比,餘陳的文章竟也不遜色於皇甫澤的。

此消息一出,眾人皆是嘩然,民間對於皇甫澤的探花之位是怎麼而來的,更是多了許多莫須有的猜測。

但皇甫澤也是委屈,胡坤傑與餘陳,論文章而言,兩份都為上作,也許比對狀元或者榜眼的文章,也毫不遜色,但殿試比的又不僅僅是寫文的能力,更有經世之道的問答,皇甫澤身在皇甫家,拜在名師之下,所學所接觸的自是比江南而來的餘陳、胡坤傑更勝一籌,所以他的探花之位倒也不算名不正言不順。

但仕子群卻不買賬,有人起頭在民間豎了反對的大旗,還給此舉取了個名號‘肅政’,組織起了隊伍,連續擊敲朱雀大門處的宣鼓整整三日,要求慶豐帝秉公處理,還給仕子清淨的考取功名的環境。

宣鼓一敲,慶豐帝就必須要親自處理此事,他便下令由太子領導東宮的官員,來調查此事。但誰都知道,科考的殿中三甲都是由皇帝親定的,慶豐帝此番的做法,怕是在心中已有了決定,畢竟不可能為了一個探花,而惹得民間仕子大怒,朝中禦史不斷上書吧?

東宮的官員實際並未真正已入朝廷,他們作為下一任儲君的左膀右臂,目前暫居在東宮之中,美曰學習,實則是為了不讓他們與這一屆的朝堂有過多的聯係。所以無論祝融如何奔走,已是強弩之末,皇甫澤的結局已經顯定了。

這是慶豐帝打算放棄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