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七歲太子難得多(1 / 3)

在景帝決定廢栗太子劉榮時,周亞夫就不識實務,力諫景帝保住栗太子。無奈當時景帝已鐵了心,周亞夫的話被放到一邊。從此,景帝與他之間關係疏遠了。而梁王劉武又是周亞夫的夙敵。在平定“七國之亂”時,敵軍重兵圍攻梁國都城睢陽。梁王劉武一日數發信函,要求周亞夫出兵支援,但他卻以不能分散兵力為理,按兵不動。梁王兵力稀缺,戰鬥力又不強,整個睢陽城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劉武頑強抵抗,終於等到勝利。從此以後,他與周亞夫之間就產生敵對情緒。

後來,周亞夫因功當了丞相,而梁王劉武因暗殺十多位重臣,與景帝關係漸行漸遠。他已無能向周亞夫發出致命一擊。現在,風波已過去幾年,劉武與景帝關係雖不如從前,但也就所緩和。劉武借與景帝接觸的機會,常常說周亞夫的壞話。

王皇後對周亞夫也是恨之入骨,早在她為劉徹與栗妃爭奪皇太子之位,周亞夫就站在栗太子一邊,竭力反對立劉徹為皇太子。後來,立皇後時,周亞夫依然我行我素,認為王美人不能被立為後。因此,現在的王皇後對周亞夫極為痛恨。她明白,周亞夫地位高危,一般人是扳不倒他的。於是,王皇後進入正宮之後,整天討好竇太後。竇太後心花怒放,認為王皇後孝順體貼,心地善良。可能是愛屋及烏,竇太後肯請景帝封王皇後的哥哥王信為侯。這次周亞夫又站出來諍諫道:“高祖皇帝有言在先,‘沒有功勞的人不能封侯’。雖然王信是王皇後的兄長,但他什麼功勞也沒有,先帝的規矩是不能破的。”景帝又見周亞夫反對他的決定,心中非常不滿。但仔細想想,認為他說得也很有道理。於是就接受了其諫言。王信與王皇後忙了好一陣,最後還是落空。從此,王皇後發誓與周亞夫勢不兩立。

就當時情況來看,竇太後竭力舉薦王信為侯爺,是事出有因的。劉武殺害十多位朝廷重臣之後,田叔已將了解皇帝心思,將劉武的罪證全部燒毀,所以才讓事件平息。但景帝與劉武的關係變得疏遠。王信為了討好竇太後,拚命地在景帝麵前說劉武好話。在恢複梁王地位上,王信功不可沒。為此,劉武曾登門感謝。竇太後被感動,所以就力薦王信為王侯。現在周亞夫頻頻與王家作梗,竇太後自然看不順眼,於是兩家聯係,決定將周亞夫打倒。

這時,有北方匈奴王徐盧等六人前來投靠漢朝。景帝龍顏大悅,為了能讓更多的匈奴將領歸順過來,景帝決定冊封徐盧等人為侯。此時,周亞夫又站出來表示反對,他睜大眼睛爭辯道:“叛逆的人應當治罪,皇上怎麼能封他們為侯呢?匈奴的臣子背叛了他們的君王過來投降,就是不忠。臣下不忠,投降敵國,皇上怎麼能給這些人行賞立封呢?如果這樣,皇上將來又怎麼勉勵忠臣呢?”景帝一聽這話,馬上明白周亞夫不是個聽話的主,馬上沉下臉道:“丞相這話不合適宜,我不能聽。”遂將周亞夫冷落一旁。周亞夫見自己屢諫不納,知道自己已失寵,於是向景帝上奏,稱身體有恙,不能專事朝廷,請求辭職。

在景帝決定廢栗太子劉榮時,周亞夫就不識實務,力諫景帝保住栗太子。無奈當時景帝已鐵了心,周亞夫的話被放到一邊。從此,景帝與他之間關係疏遠了。而梁王劉武又是周亞夫的夙敵。在平定“七國之亂”時,敵軍重兵圍攻梁國都城睢陽。梁王劉武一日數發信函,要求周亞夫出兵支援,但他卻以不能分散兵力為理,按兵不動。梁王兵力稀缺,戰鬥力又不強,整個睢陽城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劉武頑強抵抗,終於等到勝利。從此以後,他與周亞夫之間就產生敵對情緒。

後來,周亞夫因功當了丞相,而梁王劉武因暗殺十多位重臣,與景帝關係漸行漸遠。他已無能向周亞夫發出致命一擊。現在,風波已過去幾年,劉武與景帝關係雖不如從前,但也就所緩和。劉武借與景帝接觸的機會,常常說周亞夫的壞話。

王皇後對周亞夫也是恨之入骨,早在她為劉徹與栗妃爭奪皇太子之位,周亞夫就站在栗太子一邊,竭力反對立劉徹為皇太子。後來,立皇後時,周亞夫依然我行我素,認為王美人不能被立為後。因此,現在的王皇後對周亞夫極為痛恨。她明白,周亞夫地位高危,一般人是扳不倒他的。於是,王皇後進入正宮之後,整天討好竇太後。竇太後心花怒放,認為王皇後孝順體貼,心地善良。可能是愛屋及烏,竇太後肯請景帝封王皇後的哥哥王信為侯。這次周亞夫又站出來諍諫道:“高祖皇帝有言在先,‘沒有功勞的人不能封侯’。雖然王信是王皇後的兄長,但他什麼功勞也沒有,先帝的規矩是不能破的。”景帝又見周亞夫反對他的決定,心中非常不滿。但仔細想想,認為他說得也很有道理。於是就接受了其諫言。王信與王皇後忙了好一陣,最後還是落空。從此,王皇後發誓與周亞夫勢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