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波甲問:“隻差哪兩步就可以不死?”
古茹邱澤說:“人體之內,所有十四條經脈之外有一條脈外脈,所有三百六十個穴位之外有一個穴外穴。脈外脈也叫除障脈,當你的修煉打通所有脈道之後,人世間強加給你的全部貪、瞋、癡、慢、疑等無明都會集中到脈外脈,或者盤結在此,或者流瀉而出。盤結會導致無明增生,流瀉會引來光明燦爛。你需要的是流瀉,所以修煉的結果便是讓主宰流瀉的神永駐此地。穴外穴被釋迦牟尼命名為無量光地或長壽佛果,是可以保證生命長存的不死穴。當你的修煉已經把三百六十個穴位變成了三百六十位駐守體內的善方之神,當你的脈外脈已經被金剛界諸佛主宰,不死穴即長壽佛果便會歡喜而出。我已經說過,‘七度母之門’暗藏了人類的生命密碼,修煉就是破譯密碼,就是獲取能量,能量是取之不盡的。”
苯波甲問:“不死穴在哪裏?喇嘛尊者找到了嗎?”
古茹邱澤說:“找到了。”
苯波甲問:“這麼說,你已經是一個不死的人了?”
古茹邱澤響亮地擊了一下掌,幹幹脆脆說:“是的,我不死,我永恒。當我的尊師圓寂之後,我還活著,當我的弟子離世之後,我還活著。我沒有轉世,我就是我,一直活著,一百年一百年地活著。我跟釋迦牟尼,跟蓮花生大師,跟倉央嘉措活得一樣久長,他們都沒有圓寂,他們都還活著。”
全場驚呆了,一片沉寂,為古茹邱澤喇嘛驚倒四座的話,也為他不可思議的舉動。他居然擊掌了,他情緒激動,忘記了第六場考試的規定:競任者雙方不能擊掌,誰擊掌誰失敗,不管他在考試中表現多麼出色。他讓大家看到,這個自詡為已經成就了長生不死之法的人,其實連最基本的自控能力都沒有修煉到家。
已經用不著投票了。考官席上,瓦傑貢嘎大活佛第一個打破了驚厥般的沉寂,厲聲道:“你死了,已經死了。”
古茹邱澤平靜地說:“稟告尊師,我沒有死,我隻是失敗了。”
瓦傑貢嘎大活佛憤怒地瞪了弟子一眼,小聲說:“你的失敗就是我的失敗。我問你,你為什麼要故意擊掌?”
古茹邱澤低下頭說:“尊師一眼就看破了。”
第六場考試就這樣結束了,苯波甲活佛又是不戰而勝。
現在是三比三,考試拖到了決勝局。
考官們和格西喇嘛們紛紛猜測:第六場考試中,古茹邱澤喇嘛顯露了“七度母之門”的第五門,那麼第七場考試呢?第七場考試是最後一場考試,一定會顯露“七度母之門”的第六門?第六門是什麼?第六門之後還會有第七門,第七門是最後的法門,最後的法門又是什麼?
古茹邱澤完全明白大家的猜測,大聲說:“‘七度母之門’的修煉一共七門,前五門大家已經知道了,第六門是伏藏之門,第七門是……”
“不要說了。”瓦傑貢嘎大活佛厲聲打斷弟子的話,站起來就要離去。
苯波甲活佛問道:“大活佛留步,請明示第七場考試什麼時候舉行?”
瓦傑貢嘎大活佛說:“沒想到考試拖到今天還沒有結束,馬上就是布達拉宮大誦經法會的日子了,隻能在法會之後接著再考?你們說呢?”
尼瑪考官代表另外幾個考官說:“隻能這樣,萬僧聚首的大誦經法會是不能耽擱的。”
古茹邱澤喇嘛突然仰起頭,不無激動地說:“啊,我怎麼忘了,布達拉宮大誦經法會就要舉行了。”然後快步離開了持明佛殿。
2
香波王子醒了,他先看到了梅薩,又看到了骷髏殺手,在他們的凝視中呆愣了半晌,才有了一絲絲的意識,就像一扇窗戶被記憶推開了縫隙,亮光出現了,越來越多,然後是整個世界、所有的往事。他想坐起來,身子重得就像粘連著整個地球。他張張嘴,想說話卻沒有說出來。一聲輕響,一把勺子碰在了他的牙齒上。溫暖的液體順著勺子流向了舌頭,他想了想,想起這是牛奶,便咕咚一聲咽了下去。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咕咚聲,他喝完了一茶缸牛奶,疑惑地眨巴幾下眼皮,就又睡著了。
一會兒,香波王子說起了夢話:“媽媽,媽媽……”他看到媽媽從豌豆地裏走來,經過青稞田的塄坎,消失了。“媽媽,媽媽。”他喊著,發現媽媽又出現在自家的木頭柵欄前,頭上戴著一朵紅豔豔的花,笑著,看見兒子後她笑著。兩三年才增加一歲的八十多歲的好媽媽的笑容,就像兒子坐實了的永遠的搖籃,散發著不盡的奶香和果香。然後媽媽說話了,聲音裏仿佛摻了酒,他一聽就醉了,他一醉媽媽就消失了。“媽媽,媽媽。”他看見媽媽在廚房裏,把陶鍋裏的糌粑糊糊倒在棕紅色的木碗裏,怎麼倒也倒不完,香噴噴的糌粑糊糊就像媽媽的乳汁,媽媽留下乳汁就不見了。“媽媽,媽媽。”他到處尋找媽媽,終於在炕上找到了。媽媽說:“兒子,睡吧,跟我一起睡吧。”
香波王子一直睡著,一直和媽媽在一起,再次醒來的時候,他聽到梅薩正在和骷髏殺手說話。
梅薩問:“你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地方嗎?”
骷髏殺手說:“不是我不告訴你,是我不知道。”
梅薩再問:“那你怎麼把我們送到了這裏?”
骷髏殺手說:“是個姑娘讓我送來的,她說這個地方是你們必須要來的。”
梅薩又問:“哪個姑娘,叫什麼?”
骷髏殺手說:“不知道,我問她名字她不說。我說在西藏,沒有名字的姑娘都叫卓瑪。她說那就叫卓瑪吧。”
梅薩說:“卓瑪?卓瑪在西藏不計其數。”
骷髏殺手說:“她說她是唯一的卓瑪,在虛空裏。”
梅薩說:“又是佛家話,我最頭疼的就是佛家話,繞來繞去就是不往實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