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25日,大雨滂沱,川藏公路西藏波密境內的拉月地段又發生大塌方。坍塌麵沿公路長兩公裏,滑坡高度近八百米。解放軍總後汽車十七團的兩個連隊陷落險區,數十人死於一瞬。塌方持續了二十四分鍾,河流阻斷,大水湧上山腰。29日中午1點25分,又發生特大山崩。地動山搖,電閃雷鳴,兩千多萬立方米的塌石崩瀉而下,巨大的氣浪,把三公裏外的過路人擊倒昏迷。交通部、西藏交通廳聯合考察隊九名科學工作者永遠消失。
這樣的大塌方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幾乎年年都有。隻要塌方,川藏公路就會中斷,少則一個月,多則四個月,有時候,整個夏秋兩季都不能通車。屢屢降臨到川藏公路上的,是人類無法戰勝的自然災害。一個嚴酷的現實出現了:在川藏公路通達時,青藏公路要承擔全部進藏物資的百分之八十;在川藏公路斷絕時,青藏公路要承擔百分之百的進藏物資。這就是說,盡管青藏公路不行了,但根本不存在減輕載力和修養生息的可能。惟一的辦法就是:集中力量,再次改建。但這個時候。正處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國家根本顧不上對一條公路進行修理,一拖再拖,直到1972年青藏公路出現了幾次大的阻車事件,西藏供應緊張,各種物資十分匱乏,糧荒已經出現,西藏革命委員會連連急電向北京求援的時候,中南海才感到青藏公路的破敗已經影響到革命的大好形勢,保持對西藏的暢通無阻不能不是當務之急了。
1973年,國家正式批準青藏公路全麵改建工程方案,一次性投資八個億,要求對青藏公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按三級公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按二級公路標準改建,並全部鋪設黑色瀝青路麵。工程列為國家六五計劃重點項目。青海、西藏很快組織漢、回、撒拉、藏族民工一萬多人,來到各個施工路段。解放軍基建工程兵851團,奉命從陝西、四川進駐青海,擔負格爾木至唐古拉段的工程。
幾乎在同時,工程、通信、汽車部隊九個團又六個營的兵力從各地奔赴青藏公路,加上青海、西藏的數千民兵,兩萬多人在格爾木秘密集結完畢。3月5日清晨6時,由格爾木通往拉薩的地下輸油管道(當時稱為530工程),在對外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全線破土動工。這條輸油管道將把西藏軍用和民用成品油的運輸由地上轉入地下,也就說一旦青藏公路出了問題,西藏的機動車輛和飛機還可以保持正常。它的軍事意義顯而易見。
1974年,鐵道兵部隊五萬官兵和一千多名工程技術人員,開赴青藏高原。5月1日起,曾經二上二下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八百三十五公裏路段,開始修築。
1967年8月25日,大雨滂沱,川藏公路西藏波密境內的拉月地段又發生大塌方。坍塌麵沿公路長兩公裏,滑坡高度近八百米。解放軍總後汽車十七團的兩個連隊陷落險區,數十人死於一瞬。塌方持續了二十四分鍾,河流阻斷,大水湧上山腰。29日中午1點25分,又發生特大山崩。地動山搖,電閃雷鳴,兩千多萬立方米的塌石崩瀉而下,巨大的氣浪,把三公裏外的過路人擊倒昏迷。交通部、西藏交通廳聯合考察隊九名科學工作者永遠消失。
這樣的大塌方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幾乎年年都有。隻要塌方,川藏公路就會中斷,少則一個月,多則四個月,有時候,整個夏秋兩季都不能通車。屢屢降臨到川藏公路上的,是人類無法戰勝的自然災害。一個嚴酷的現實出現了:在川藏公路通達時,青藏公路要承擔全部進藏物資的百分之八十;在川藏公路斷絕時,青藏公路要承擔百分之百的進藏物資。這就是說,盡管青藏公路不行了,但根本不存在減輕載力和修養生息的可能。惟一的辦法就是:集中力量,再次改建。但這個時候。正處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國家根本顧不上對一條公路進行修理,一拖再拖,直到1972年青藏公路出現了幾次大的阻車事件,西藏供應緊張,各種物資十分匱乏,糧荒已經出現,西藏革命委員會連連急電向北京求援的時候,中南海才感到青藏公路的破敗已經影響到革命的大好形勢,保持對西藏的暢通無阻不能不是當務之急了。
1973年,國家正式批準青藏公路全麵改建工程方案,一次性投資八個億,要求對青藏公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按三級公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按二級公路標準改建,並全部鋪設黑色瀝青路麵。工程列為國家六五計劃重點項目。青海、西藏很快組織漢、回、撒拉、藏族民工一萬多人,來到各個施工路段。解放軍基建工程兵851團,奉命從陝西、四川進駐青海,擔負格爾木至唐古拉段的工程。
幾乎在同時,工程、通信、汽車部隊九個團又六個營的兵力從各地奔赴青藏公路,加上青海、西藏的數千民兵,兩萬多人在格爾木秘密集結完畢。3月5日清晨6時,由格爾木通往拉薩的地下輸油管道(當時稱為530工程),在對外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全線破土動工。這條輸油管道將把西藏軍用和民用成品油的運輸由地上轉入地下,也就說一旦青藏公路出了問題,西藏的機動車輛和飛機還可以保持正常。它的軍事意義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