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春華秋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1 / 3)

中國革命的性質和目標。“現階段的中國革命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革命呢?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還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呢?顯然地,不是後者,而是前者”。這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性質的明確回答,但他同時也明確指出:“現時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已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這種革命已經過時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這種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這種革命的歸屬和過去已發生了變化,“這種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因而其領導權、對象、前途、同盟軍等都隨之而與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不同,“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的目標就是“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

中國革命的任務和對象。在對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解釋中,毛澤東已經明確指出了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對象就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和動力。對於領導階級,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就必然不能勝利。”而對於中國革命的動力,毛澤東通過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及對待革命的態度,指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農民以外的各種類型的小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內部的富農都不可能成為中國革命的動力,唯有貧農和中農“是中國革命的最廣大的動力,是無產階級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主力軍”。

中國革命的途徑和前途。革命的途徑就是革命采用的方法和道路。對於前者,毛澤東堅持遵循馬克思主義關於用暴力革命來打碎舊的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暴力革命”學說,堅持“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經驗原則,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強調“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他同時還指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的特點,“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戰爭”。對於中國革命的道路,前麵曾有所論述,經過了兩個時期,走了兩種不同的革命道路,即1921-1927年的國共合作、共同推進民主革命的道路,以及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後逐漸形成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反對教條主義,總結革命失敗經驗而得出的。

中國革命的前途問題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問題”,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就是毛澤東明確的回答。他指出: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雖然在一方麵是替資本主義掃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麵又是替社會主義創造前提”,“中國革命的終極的前途,不是資本主義的,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也就沒有疑義了”。他為此提出了“兩步走”的理論:“這個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階段,決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而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以完結其第一階段。然後,再使之發展到第二階段,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

中國革命的性質和目標。“現階段的中國革命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革命呢?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還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呢?顯然地,不是後者,而是前者”。這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性質的明確回答,但他同時也明確指出:“現時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已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這種革命已經過時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這種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這種革命的歸屬和過去已發生了變化,“這種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因而其領導權、對象、前途、同盟軍等都隨之而與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不同,“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的目標就是“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

中國革命的任務和對象。在對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解釋中,毛澤東已經明確指出了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對象就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和動力。對於領導階級,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就必然不能勝利。”而對於中國革命的動力,毛澤東通過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及對待革命的態度,指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農民以外的各種類型的小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內部的富農都不可能成為中國革命的動力,唯有貧農和中農“是中國革命的最廣大的動力,是無產階級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主力軍”。

中國革命的途徑和前途。革命的途徑就是革命采用的方法和道路。對於前者,毛澤東堅持遵循馬克思主義關於用暴力革命來打碎舊的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暴力革命”學說,堅持“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經驗原則,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強調“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他同時還指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的特點,“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戰爭”。對於中國革命的道路,前麵曾有所論述,經過了兩個時期,走了兩種不同的革命道路,即1921-1927年的國共合作、共同推進民主革命的道路,以及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後逐漸形成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反對教條主義,總結革命失敗經驗而得出的。

中國革命的前途問題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問題”,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就是毛澤東明確的回答。他指出: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雖然在一方麵是替資本主義掃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麵又是替社會主義創造前提”,“中國革命的終極的前途,不是資本主義的,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也就沒有疑義了”。他為此提出了“兩步走”的理論:“這個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階段,決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而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以完結其第一階段。然後,再使之發展到第二階段,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

對以上問題的正確回答,也就為製定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和綱領奠定了理論基礎,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也就由此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