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陵方麵關於對即將來襲的荊州軍究竟是戰是降一事尚且還爭執不下。
但隨著太守蒯祺打定主意過後。
他便開始著手征召兵勇往前線屯駐。
以拱衛房陵周全,抵禦荊州軍的征討。
另一麵也立即修書差人分別送往上庸、西城以及樊城請援。
安頓好諸事過後。
他方才放下心來!
從荊州進入東三郡的通道,唯有過臨沮、麥城的山道稍微適合大軍通行。
除此之外,四周盡數是深山老林。
走馬嶺。
乃是臨沮已北的一處山嶺,左右兩側皆是崇山峻嶺,四周地勢險要,乃是橫亙在山間上所建造的一處營地。
也是房陵郡的屏障所在。
此刻,房陵兵勇便聚集於這一線防範敵軍來襲。
多日過後。
隨著蒯祺拒絕歸順劉備的回信傳回宜都過後。
郡守孟達立即與趙統相見。
“趙小將軍,看來果不出你所料,房陵太守蒯祺拒不歸降。”
孟達先行出言,說著前因後果道。
“好,孟太守,既然對方執意負隅頑抗,那我等也不必在顧及諸葛軍師的顏麵,你我分別按原定計劃行動。”
聽罷,趙統也迅速做出決斷道。
對於蒯祺拒不投降一事,他早有所料,之所以讓孟達修書一封勸降,除了有迷惑的用意外,便也算是給諸葛亮一個交待。
畢竟,此人終究是諸葛亮的大姐夫。
不宣而戰!
也頗為不近人情了!
既然現在他頑固不冥。
那自己自然也不用顧及什麼了。
“趙小將軍,你那邊都安排妥當否?”
“一切就緒!”
“各部士卒已經提前落位,孟太守提兵佯攻走馬嶺,為小將吸引注意就好。”
“那好,既然小將軍已有部署,那我也就不在擔憂了。”
隨著二人快速達成共識過後。
趙統隨即也領著參軍馬謖、部將張嶷等部往深山趕赴。
一兩日後。
趙統趕赴到深山與馬忠、柳隱所部彙合過後。
馬忠、柳隱也相繼將近日來附近的戰報所彙報。
“啟稟將軍,據這連日來的消息所示,我軍目前隱藏於此處的位置並未受到房陵方麵的察覺。”
“他們隻是一股腦的征召兵勇輸送往走馬嶺屯駐。”
馬忠拱手鄭重彙報著。
“好!”
“看來計劃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接下來就看麾下將士能否克服重重深山,奔襲到房陵郡城房縣城下了。”
一番話落。
趙統也向諸將傳達了最新指令。
那就是翻閱深山,開鑿道路。
繞過走馬嶺,奇襲房陵。
此令一傳下去後,諸士卒倒也並未有太多的抵觸情緒。
翻山越嶺,他們幹得太多了。
自從跟隨趙統征伐南中開始。
沒有哪一次不是翻閱崇山峻嶺的。
故而,號令傳達下去以後,軍中士卒似乎還開起了玩笑。
“又翻山啊。”
“啊哈哈,感覺在翻下去,都快趕上猴子了。”
“翻山都翻出經驗了。”
總的來說,將士倒也沒有心生怨言。
這是來自於對趙統的信任。
雖然大多數兵士都知曉山勢險峻。
可他們也明白,自家將軍並不會無緣無故讓他們兵行險招去送死。
既然膽敢下達這樣的指令,那必然是有極大的把握。
一聲令下!
大軍開始行進。
而在另一麵。
早已集結起部眾的宜都郡守孟達也攜部大豎旗幟,浩浩蕩蕩地過麥城,臨沮等地,沿走馬嶺進發。
一路之上,聲威震天。
他此番本就是佯攻走馬嶺,以吸引敵軍注意。
所以自然是有多高調就有多高調。
此消息也被房陵方麵所安插的探子所得知,並迅速予以回報。
首府房縣。
太守蒯祺也飛快得知了孟達來襲的消息。
隨即,他為了穩妥起見,還特意命自己那自詡謀略過人的表弟前往走馬嶺親自坐鎮。
並再度差人加急前往樊城請援。
隨著孟達所部的荊州軍抵足走馬嶺下,連續攻擊多日卻都沒突破此地。
有著蒯鵬的親自坐鎮,也將防線各處防守得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