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統也不知曉自己這番話究竟能否阻止劉封,孟達二人一起共事。
他雖然很想直言不要令劉封前來都督東三郡間的一應事務。
但鄭重思慮一番。
卻還是決定勸誡調離孟達。
概因劉封現在身份特殊。
乃是劉備所認的假子。
在這個時代,假子不同於義子。
義子隻是單純的領養關係。
似百年過後的繼承權,若有嫡係親子的話,那這是沒有繼承權的。
可這假子身份卻不一樣。
劉封本就是當年由於劉備年紀過大,膝下又無子嗣,方才會領為假子,以待百年之後以為繼承基業的。
就這等特殊身份在。
現在的趙統人微言輕,單憑這一席話又如何就能決定劉封不都督東三郡間的事務呢?
別他了,即便是諸葛亮,恐怕也無法阻礙劉備的決議。
故而。
趙統此刻方才覺得調離孟達,或許才是目前最為合適的處置措施。
但他也不知劉封與其他人合作,是否會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
索性也在信間繼續向軍師諸葛亮推舉了蒯祺。
首先,此人先前便是房陵太守。
對於東三郡當地的各項事務甚至是風土人情都已經了如指掌,無比熟悉。
重新上任。
便不用在花費時間去熟悉考察。
而是可以直接對症下藥,頒布各項有利政策。
但趙統也考慮到了先前自己剛攜部殺至城下時。
蒯祺曾是執意不降。
他也特意提醒了諸葛亮親自考察其是否可用。
趙統相信。
以諸葛亮的能力,隻要能夠重新啟用他自己的這位大姐夫,那忠誠度方麵大概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至於任人唯親!
這倒是不存在,大可放心。
趙統熟知曆史,知曉即便是原史上執掌了蜀漢軍政大權,權傾朝野的諸葛亮,也隻是在一步步的帶領這個國家步步發展壯大。
為這個政權殫精竭慮著。
卻也並未去謀取任何的私利。
直至去世時,家中也不過是唯有八百桑田罷了。
待書信送離過後。
趙統思索一番,遂又再度提兵書寫而起。
他這封書信則是要呈遞給同為軍師,現今協助關羽鎮守荊襄的龐統。
信間內容也簡便了許多。
就是提醒龐統,若是日後掌管東三郡有了新的人選後,務必要時刻注意此地的種種情況,以免境內出現差池。
之所以是寫給龐統而不是主將關羽。
趙統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思量。
首先是自己於龐統交情更為深厚。
其次就是或許告知龐統,他會更注重此事,而關羽可能很容易就忽略了。
自己一介輩的言語,他也未必會掛在心上。
將這樁事件徐徐結束過後,
趙統方才是長舒了一口氣。
他現在已經盡可能的將上庸之後的隱患降至了最低。
最終東三郡究竟是否還會猶如原史上那般失而複得。
那就不是他所能掌控的呢。
忙活完這番事務。
趙統依舊是組織諸將操練著將士。
並且重新將上庸外圍防線的防禦安排布置了一番。
令南陽郡方麵的曹軍稍有風吹草動。
己方就能迅速得知!
而多日過後。
益州首府。
成都,軍師府。
此刻,諸葛亮居於上首,階下的左右兩側各自立著些許身著衣冠的士人。
他現在手拾著掌中的書信徐徐查閱著。
隨著劉備親自攜眾親征漢中過後。
便將後方一應事務,甚至是自家的左將軍府事也一並交給了諸葛亮所打理。
半響後。
諸葛亮方才是放下了手中的書信,右手重新拾起鵝毛羽扇輕輕揮了起來。
“軍師,不知此信又是何人所送而來?”
待片刻功夫後,一側作為益州本地難得受到重用的蜀郡太守楊洪不由先行拱手相問著。
由於揚武將軍,蜀郡太守法正已經隨軍北上。
為了維持蜀郡間的穩定。
諸葛亮遂也是重新任命了楊洪為行蜀郡太守,暫時代管境內事務。
現在一向擅長察言觀色的他,瞧著諸葛亮查閱著這封書信,時不時的就會輕微點頭以示附議,麵上帶著一點微笑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