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設壇凳位(1 / 3)

待聽聞了趙雲所稟告的攜數百餘騎士就一舉大破了羌道的駐軍戰報後。

劉備大喜之下,也是由衷的發出了一記“子龍渾身皆是膽也”的感慨。

一番感慨過後。

對於趙雲所彙報的參狼羌王子欲與其兄爭奪王位一事。

劉備鄭重思慮一番,也是迅速就定奪了下來。

令與之相交莫逆的趙雲時刻保持著跟對方的聯係。

這件事對己方並沒有什麼利害關係。

相反,若是日後傾盡全力北伐,若參狼羌能鼎力相助,反而是一個意外之喜。

也會給自己收複涼州有著無與倫比的助力。

劉備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隨著趙雲,馬超攜部退回漢中郡過後。

法正號召軍中文武諸人一齊前往郡府予以再度勸進劉備稱王。

不過嘛……

劉備雖然被諸葛亮的勸進表服了,但為了維持自己在臣下的形象,自然也不能輕易間就應允下來。

此次勸進,劉備再度婉拒。

法正卻從中聽出了話外之音!

“孝直,當今子尚且被囚禁於深宮之間,我豈能於外稱王呢?”

這一記拒絕之語,並沒有先前那般義正言辭。

法正何等聰慧。

自是捕捉到了劉備的心意。

接下來。

將近大半月過去。

時間轉眼來到秋九月中旬。

副軍中郎將劉封已經攜部沿漢水東下抵足了上庸郡,與趙統完成了軍務方麵的交接。

趙統率部正在趕回漢中的路途間。

另一麵。

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也攜家眷抵足了成都城。

在軍師將軍諸葛亮特意安排家宴為一家人接風洗塵過後。

數日時間裏。

諸葛亮親自與蒯祺多次交談。

最終確定了下來。

此人可用之!

並差人與劉備告知此事。

劉備也予以批準同意。

但為了穩妥起見。

蒯祺的妻兒老等親眷得留於成都。

由其單騎上任。

敲定了此番事務。

蒯祺也被諸葛亮表為上庸太守,坐鎮上庸首府,並總攬東三郡間的一應政務。

而等其花費一番功夫長途跋涉重新回返上庸與孟達交接政務後,孟達遂也往秭歸郡上任。

至於當地的其餘官吏,則一律由蒯祺挑選任命。

一番番的政務完成部署。

漢中大戰過後的一應事務都開始穩步進入了正軌。

而此時的首府南鄭也是霎時間熱鬧了起來。

來自各方的勸進表一齊蜂擁而至。

鎮守荊襄的大將關羽,以及軍師中郎將龐統差人千裏迢迢送來勸進表予以勸進劉備稱王。

以及目前軍中軍職最高的平西將軍馬超也親自上書請命稱王。

之後的張飛,黃忠,吳懿等將也依次上表。

直至目前,軍中大將唯有趙雲依舊沒有絲毫上表的意圖。

此時的趙統已經攜部返回了南鄭城。

他眼瞧著自家父親此刻正屹立於南鄭北城牆上,目光緊緊飄向了那八百裏秦嶺的方向。

麵上神情似乎是有些心神不寧。

也流露著濃濃的憂慮之色。

趙統靜靜走到趙雲身旁,沉吟半響,方才拱手相問著:“父親,軍中諸位將軍都已經一齊上表勸進主公稱王,已待正名,號召各州郡間士民共伐曹賊。”

“卻不知為何父親不上表呢?”

此話一落。

趙統麵上也不自覺間浮現出了濃濃的疑慮。

原史上,似乎在稱王的時候,趙雲就沒有予以做出任何表態。

既沒有表現反對或者是附議。

而他也的官職翊軍將軍也直至劉備去世,都沒有過絲毫的提升。

趙統此刻心念於此,心下隱隱間有了別樣的心思。

“或許就是因此事,導致父親之後於朝中的仕途一直停滯不前吧?”

“但這也不過去呀!”

“雖然父親並未上表勸進,卻也未明確表示拒絕,隻是沒做表態罷了。”

“況且,之後主公稱帝時,父親也是明確附議的,但那時,父親的官職依舊沒有得到絲毫的晉升,這又是為何呢?”

一時間。

趙統心下的思緒疑惑不已。

不知道為何自從入蜀以後,自家父親的官運便停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