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對策(1 / 2)

楊阜一席話音徐徐道落。

居於正中的副手經過其這麼一番點撥,沉吟了片刻功夫後,卻是有所理解過來。

“先生之意是,雖然我方目前前線戰局緊張,但我等出使西羌卻不能操之過急,流露出急切心理被對方所抓住破綻?”

“嗯!”

此言一出,楊阜麵上笑意愈發濃厚, 點頭應附一下,遂予以回應道:“確是如此,若是表現出急切的態度,反而會使我方低人一等!”

“會讓西羌君臣上下誤以為我等是有求於他,反受其節製。”

一言一語的落罷。

楊阜一番講述,席下的副手麵色亦無比的莊重起來,表示附和。

……

而在此刻的王宮之中。

丞相雅丹辭別驛站, 便徑直攜眾縱馬奔來。

他屹立於宮門外等候,命王府侍衛前去通稟,告知羌王自己有急事求見。

一來一回,約莫等待兩刻鍾的功夫罷。

雅丹方才昂首挺胸的步入宮中。

進入王宮,在如狼似虎、身軀魁梧,持刀的侍衛引領下走進偏殿內。

一眼望卻,瞧著此時的羌王徹裏吉頭戴王冠,身席似中原王朝所有的漢王服。

其人身長八尺五左右,眼銳如鷹、眉豎如劍、八字胡、絡腮需、肌肉虯結。

隻見其效仿大漢旗下的諸侯王身席同樣的王袍,確也是別有一番風味,英姿煥發。

而此舉也跟丞相雅丹有關。

羌王徹裏吉起初所在的部落隻不過是燒當已西北部地帶的一小部,勢力低微。

而他卻驍勇善戰,勇武過人,接連收攏了以勇猛強悍且精通用兵的越吉等驍將的加入後。

徹裏吉逐漸攜本部族之力掃清周邊部族。

短短時間就統一了燒當羌西北部一帶的領地。

燒當羌王聽聞此報,亦是惱羞成怒,遂緊急調集眾部族之士予以征討。

可卻是接連戰敗,征剿失敗告終。

也正是如此,徹裏吉於羌地間的威勢逐漸倍增。

而隨著聲名漸起的同時, 他麾下也吸納了不少優良之士。

丞相雅丹自然就是其中之一。

而也是由於有了雅丹的加入,徹裏吉的勢力方才是迎來了飛速跨越般的發展,

再其布局之下,規劃了一條東擴的道路。

正是如此之下,徹裏吉攜部東征,趁漢室衰微、涼州先前各地軍閥橫行,割據一方之際,一路連戰連捷,接連攻克了金城已西邊境的大片土地。

一路從窮山僻壤的深山部落中殺出。

趁機奪取了不少邊境的漢地。

雖說這些地盤對於一向富麗堂皇的中原而言,也是破敗不堪之地。

但對於一向未見識過世麵的羌人,生活棲息於深山之間的來說,已是無比富庶。

由於已經奪取了金城郡已西的不少領地。

並在雅丹的提議之下,擇一地勢絕佳的臨羌設立為國都。

徹裏吉也因此仿效漢地,自立為羌王,建號稱王,並立國號為西羌國。

由於聽取了雅丹的各項建議。

關乎於西羌國的建立,徹裏吉幾乎都是效仿中原王朝,頒布的各項製度以及各種禮儀等等,都是推崇學習大漢。

甚至是官爵亦沿用了中原王朝。

封雅丹為丞相,總攬國事,為一國之重臣。

又封越吉為大將軍,掌管國中一應軍馬, 主軍事。

此二人若論地位,幾乎就是西羌國中的頂梁大柱。

至於其餘文武諸眾,也一應有所封賞。

按漢地的官名賜官。

隨著丞相雅丹全權負責處理國中政務以後。

他亦是於境內全權推行漢化的舉措。

組織族民學漢文,研讀古之儒家典籍,穿漢服,說漢化,並與當地的漢人通婚。

不僅如此,就連律法也是遵循漢律為主。

也正是隨著在雅丹的主導之下。

雖說國中不乏有反對漢化之聲,但都被堅定的實施了下來。

而在其卓絕的政務處理以及治理手段之下。

方才有了國都臨羌人口密集,商貿盛行,車水馬龍間人來人往的一幅幅景象。

以及仿製漢人官員的朝服和羌王徹裏吉都身席漢家王袍。

這幾乎都是一應出自於丞相雅丹之手。

遠遠瞧著正襟危坐於主位之上的羌王,丞相雅丹方一走近便連忙拱手行禮道:“微臣參見大王。”

“臣不辱使命,已將曹使安置於驛站歇息,現特意進宮複命!”

此言一落。

正端坐席子之上靜靜飲著小酒的徹裏吉聽罷,亦不由瞬息間就放下了掌中的酒爵,快速抬首看向下方。

遂揮手示意道:“免禮!”

雅丹自歸附他以後,自己麾下勢力就一路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