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著王上之問詢。
丞相雅丹胸間幾乎是早已思索好良策。
故而未有絲毫的猶豫,徑直拱手回應著:“臣以為,距時局再變,最遲也不過就數載時間。”
“屆時,涼州必亂!”
“何以見得?”
徹裏吉瞧著其語氣間透著濃濃的自信般回應著,也不由相問道。
“大王,據臣所了解到軍情, 割據蜀地的劉備據說乃是漢皇後裔,一向以漢室帝胄自居,勵誌要匡扶漢室。”
“而當今朝廷之中,那曹操位列漢丞相,卻是脅迫天子封自己為公爵,又因此大肆逼死漢室忠臣。”
話落至此處, 雅丹麵上似是浮現出一絲冷笑,拱手道:“臣聽說,數百載前, 大漢的開國之君高祖帝曾在掃滅各地間的諸侯王後,殺白馬盟誓。”
“非劉氏者,擅自稱公、王,天下共逐之!”
“正是有此祖訓,也令漢室數百載以後,人臣幾乎無有能做到公侯、王侯的。”
“現漢丞相曹操看似已有僭越之舉。”
“聽聞蜀中的劉備那邊,自於漢中登壇稱王後,已是高舉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大旗。”
“由此而觀,蜀軍遲早會大舉北上進犯。”
“到那時,曹、劉雙方必會有一場曠世持久的大戰。”
“而大爭之世,就是我方日後的擴張契機。”
一席話擲地有聲的徐徐吐落。
聽聞著丞相雅丹的一番分析,徹裏吉不由稍微是思索了一陣,隨即就無比鄭重的予以點頭,以示附和著其意思。
“丞相此言有理!”
“所以,這就是你這麵建議目前與曹氏結交的因素否?”
此言一落,雅丹遂也是麵色間流露著讚同的神情, 遂補充道:“此隻是其中一方麵的因素, 畢竟既然暫時不與之對壘,那何不交好呢?”
“但出了這層原因以外,臣還在考慮另外一道威脅呢。”
“丞相所指可是燒當諸羌部族乎?”
“大王聖明!”
聞言,丞相雅丹立即出言讚揚著,遂接著話茬道:“沒錯,雖說目前我方已在臨羌建都,並占據了金城郡已西的大部領地。”
“但大王卻別忘記,燒當羌諸部落依然是與我國毗鄰,且勢力雄厚,那燒當羌王與您十分仇視。”
“若是不趁早抽出軍力予以解決,令燒當羌時刻居於我軍側翼,遲早都是一記威脅。”
“所以,臣在苦思之後,便希望於曹氏交好,然後借其兵威之勢,趁機出兵攻伐,剪除後患。”
這一番番的話音緩緩道落。
徹裏吉方才是弄清楚了丞相雅丹一力堅持要與曹氏結交的主張了。
原來是為了接下來的戰略目標呢。
“丞相所慮極是!”
“本王起兵之初, 與燒當其族攻伐多次,其族中不知多少部落之士身死, 此等仇怨已然是化解不開。”
“更何況, 現在雙方毗鄰,若不剿滅燒當羌,則勢必成我國軍事大患。”
徹裏吉聽聞其一番話語之後,短暫的思索半響,也是附和道。
君臣二人約莫是相持了有數刻鍾的功夫交談。
從各個方麵提及與曹氏結交的優勢。
以及接下來己方將要發展的既定戰略。
敲定一番後。
羌王徹裏吉也是心中有數。
遂令丞相雅丹繼續代表自己前去與曹使接洽此事,負責兩國交好的各項事務商定。
約莫是持續了有兩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