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丞相,還請細說。”
聽著朗聲的一席席話語,猶如感受到了其言語間所勾勒出的一幅幅藍圖。
楊阜依舊是耐得住性子,並未受之影響,麵上極為平靜的相問著。
瞧著這副不為所動的神情。
已經與之交鋒這麼多日。
此刻的雅丹已是見怪不怪。
麵色極為淡然。
“聽聞大漢目前轄下叛亂橫生,東南、西南一隅尚且有賊子環伺。”
“戰亂未除,恐貴國也無力繼續多花費功夫於涼州諸郡間剿滅盤踞各方的羌族部落吧?”
一言而落。
他稍是停卻半響, 徐徐抬首觀察了番楊阜麵色間所浮現出的麵容,沉吟了好一陣,麵色方才是再度嚴肅起來,說道:
“但涼州眾羌族,幾乎無不是狼子野心之輩!”
“若不鎮壓,則將會是隨時潛居於後方的威脅。”
“可貴軍既要防範東南, 又不能對近在咫尺的劉備勢力不管,以致於一時抽調不出軍力對付環伺周遭的羌氐各部族。”
“故而,先生才會遠赴千裏,來我國中請求聯盟,不知是也不是?”
這一記記話語緩緩吐落。
雅丹麵色上雖浮著笑,可言語中卻似乎透露著一股子的壓迫感。
聞言,楊阜爽朗一笑,卻是輕描淡寫的蓋過,遂道:“哈哈,雅丞相多慮了!”
“我大漢一向地大物博,目前國中確有叛賊作亂,可那不過是疲蘚之疾罷了,即便貴國不願意聯盟。”
“以我方的國力抗衡,亦不過是輕而易舉罷了!”
“隻是,吾主大局意識濃厚,他窺破到各方羌族部落盤踞四方,不僅僅對州郡產生著威脅、隱患。”
“此舉也同樣對西羌王的擴張有著強有力的製約。”
“阜想,羌王一貫雄才大略,應不至於分不清大局吧?”
此話同樣是快速落罷。
沒有絲毫的猶豫, 徑直回應著。
一麵是捧了西羌王徹裏吉,另一麵也算是將路堵死。
這話很明顯就是在直截了當的告訴雅丹。
若貴方不允, 那就準備坐視胸無大誌的頭銜吧。
二人即便此時將話題引申至了正題。
依舊是互相博弈,見招拆招著。
被回嗆了一番話音。
雅丹心性極好,也並未受此影響,而是經短暫的思索了一陣,不由再度說道:“先生說笑了,你我兩國之間結盟乃各取所需。”
“好處多多,吾王亦是識大局之人,又豈會不願呢?”
“現在話既已挑明,那我等不如先行磋商一下此事,先生以為如何?”
一語落的。
雅丹都把話說到了這個地步。
楊阜心下自是求之不得,欣然應允。
“雅丞相所想,正符阜意。”
兩人快速之間就達成了共識。
緊隨著。
雅丹也並未有絲毫的猶豫,就先行闡述了自身的觀點。
徐徐吐出言論道:“先生,如今之間,貴國據有富庶的中原,其轄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兵鋒正盛。”
“但國中卻有叛賊割據一方, 暫時無有餘力對付環伺於周邊的眾羌氐族部落。”
“但我西羌國卻是就於此林羌建都,雖軍威並未有貴國這般空前強盛, 卻於眾羌族部落們近在咫尺。”
“且由於同出一地,對於他們的生活習性亦有諸多的了解。”
“故而,本相已思有一策,若雙方聯盟,可互為助力。”
眼見著這一席席無比朗聲的言語脫口而出。
其神情上的喜色幾乎是揮之不去!
麵對著雅丹如此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講述時,楊阜也在從旁靜靜聽聞著。
眼前則緊緊盯凝於那肥沃的草原之中。
他已是養成了少說多聽的風格。
現在雅丹能在兩方剛確立好盟約的功夫,就如此快速的吐落著此事的後續。
顯然,私下沒有少琢磨過此事。
甚至,這則想法已經是與西羌王徹裏吉商討許久後所得出來的,也不一定呢。
況且,目前己方主動提出聯盟一事。
楊阜也不能表現出太過熱情的舉動。
若不然,這於之後的談判處境將會極其不利。
話至此處。
雅丹也是下意識的抬首凝神瞟了其數眼,瞧著其麵色間未有絲毫的表情變化,表麵不動聲色的同時。
心下間亦不由大罵一聲:“老狐狸。”
隨之,他繼續吐落道:“先生,貴國接下來的時局應該未有多少餘力將矛頭指向涼州已西了吧?”
“主要精力恐都將放在南麵的劉氏、孫氏上麵。”
“那先生以為,涼州各郡縣間的羌人是否會消停乎?”
“若不剿除,羌氐各族勢必會隱隱暗藏殺機,坐等機會來勁,意圖顛覆貴軍於涼州的統治。”
話至此處,靜靜聽聞著的楊阜胸間卻是漸漸明朗,逐步清晰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