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用意似是有所知曉數分。
果不其然,再度沉吟片刻,他不由朗聲道:“剛好我方下一步的計劃是欲往涼州已西的廣袤地域予以發展。”
“但吾王也擔憂西進時,與我國一向不合的燒當羌會趁此良機,襲擾其後。”
“那樣,我國都的安危將會無法得以保全,處於戰火之間。”
“導致雖然我方早已有所西進的計劃,卻苦於一直無法實施。”
“現先生前來,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一番話語吐落至此。
楊阜已經是十分清楚對方的算計了。
隨即麵色淡然,語氣上則是悠悠的說道:“雅丞相之意,是希望兩國永結盟好。”
“我方可繼續將重兵用以抗衡劉、孫叛賊,若有羌族部族起兵寇地,您方可予以助我軍一臂之力。”
“而當貴軍欲西進之際,我軍亦理當出兵以此響應,以護佑國都林羌的安危,是否?”
“先生聰慧,不愧為中土大才矣!”
眼見著對方通過自己的一番話語就猜測出了後續的計劃,雅丹也並不感到意外。
甚至,還透露著數分欣喜之色。
現在兩方事項已經進行到談判的地步
自然是沒有必要繼續花費口舌逞威了。
那與聰明人交談,自然會少數分煩惱。
“既是先生已是有所猜測到這則構想,那丞相這麵就不多做重複了,若沒有絲毫異議的話,那今日的會談便告一段落!”
“本相這就回返王城間稟明羌王此事,明日就召見予以磋商兩國盟約一事。”
“不知先生覺得可否?”
一記記的言語徐徐落定。
楊阜自是未有絲毫異議,接連點頭。
眼瞧著對方已是鬆動了語氣,主動提及了聯盟一事。
他心下方才是隱約間驀然大鬆了一口氣。
這多日以來,與之明爭暗鬥的交鋒,並不是那麼的輕鬆。
索性,結果還是好的。
目前看來,西羌國這麵關乎於與己方聯盟,並不排斥。
相反,他們還有此心思。
對於此,從出發之前的楊阜,就已經是有所預料到此事。
畢竟,兩國之間現如今間並未有絲毫的利益瓜葛。
聯盟反而能夠互取所需。
並且,西羌國這麵與近在咫尺的燒當羌等部族還是世仇。
那麼即便是他們,也渴求尋找一方強有力的勢力引為援。
短暫的在頭腦裏思索半響。
楊阜就仿佛是洞察一切。
二人雖各懷心思,可麵上都各自流露歡聲笑語。
“好,那阜就期待明日與西羌王的會麵了。”
“一言為定!”
談攏了此事,二人都各自身負使命,也就沒有了閑聊的心思,各自散去。
從外圍的草原奔回。
丞相雅丹徑直往王宮回返,欲立即向西羌王徹裏吉稟告此事的進展。
而另一麵。
楊阜也是快速攜侍衛返回驛站。
緊接著,他梳洗打扮一番,並於身間衣物上點滿了留香。
既然次日就要與對方羌王會麵,商談重事。
那他作為一國使臣,自然也得莊重起來。
畢竟。
如今他不僅僅代表的就是自己,個人的裝束亦是代表著整個國家的顏麵。
大國氣質不能玷汙。
他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如今既領重任,定要重拾大漢對四方外夷間的風度。
自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受采納後。
自此,他亦對儒家學說予以多加改進。
大漢這數百載間,官方所推崇的儒學就是以“仁義禮智信”為主。
國家層麵,也推“忠君愛國”的思想。
儒生們也紛紛深受其影響。
故而,多受熏陶的楊阜心間,早已注起了維護大漢王朝的心思。
縱使如今大漢衰微,他亦不能坐視在外夷間的威勢逐步喪失殆盡。
兩方都在針對著此事予以做足著充分的準備。
以待接下來的會談。
那一麵,騎乘著一匹精壯汗血寶馬的丞相雅丹,也是很快就進入王城抵足了宮門口。
鑒於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份。
宮中侍衛隻是象征性的檢查一番。
他就得以輕鬆入內。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漢羌間的習俗區別了。
在大漢這麵,但凡是外臣覲見,不管官職多麼顯赫,都得脫履,取劍,單身上殿。
此乃是對天子的尊卑。
所謂尊卑有序,不可辜負!
而羌族這麵,卻是等級製度深嚴。
似丞相雅丹,除卻西羌王徹裏吉以外,還當真無人膽敢招惹。
宮門侍衛也隻能是象征性的檢查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