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論勢(1 / 2)

靜靜聞聽著主上的話音。

一席話語道落。

階下兩側諸臣都略微有些神色凝重,麵露思慮之色。

唯有一左一右身席黑色朝服的諸葛亮,法正二人麵色間流露著數分輕鬆之狀。

似是胸間早已有所對策一般!

劉備話落後,就伸首環顧周遭,瞧著此幕,他自是了解眾臣的心性。

遂不由先行沉聲相問著:“孔明,孝直,不知你等二人可否有針對曹賊與奸臣串通,以此來脅迫天子,欲圖瓜分大漢的良謀乎?”

聽聞主上主動問詢,兩人自不能怠慢。

隨之,諸葛亮、法正相互對視一眼,似乎是眼神間各自交換了一番意見,法正才當先出列,拱手回應道:

“大王,自去歲的漢中大一役,曹氏之軍大敗後,無不是士氣低落,軍心不振。”

“而大王您又於高祖龍興之地設壇稱王,以正天下。”

“想來那曹賊勢必是惱羞成怒,早已坐不住,故而才會授意朝中其麾下親近的奸臣一黨來逼宮,以期獲取更大的權勢。”

說罷,他言語之間的神色亦不由是越發鄭重。

他隨是抬首又觀了觀主上的麵容,瞧其神色如常,並未有何變化,遂是放下心來,稍是大膽的說道:

“大王您乃漢室帝胄,又自起兵以來,就高舉著振興漢室的旗幟。”

“現必須予以強勢對欲圖篡奪大權的奸臣曹氏做強烈譴責,以令天下人知曉,大漢尚還未亡,大王您還在益州建立了基業,隨時意圖北伐,中興大漢呢。”

此番話稍一道落,言語中略做停頓,緊隨著語氣不由是漸漸加重了數分,又拱手進諫道:

“此外,臣還建議大王下發王命,令駐軍漢中的都督魏延陳兵以待,做出一副將要大舉北伐的氣勢。”

“再則,再度傳令於武都都督霍峻,令其攜趙統所部揮師於涼州邊地間集結,以為我大軍間的先鋒北伐軍,以此來震懾人心。”

“也借此機會向天下各州郡間宣揚,大漢依然還強盛如前,若膽敢有心懷不軌者,必當雖遠必誅!”

一番番的言語堅錚的吐落著。

劉備聽罷,細細一思,那已是布滿老態的麵容方才是擠出了和藹的微笑。

他覺得,法正此策確為可用之!

但他扭頭一觀,便見階下左側的諸葛亮依舊是手執著鵝毛羽扇,即是聽見了法正的方案,他臉色間也依舊是未有絲毫改變。

一下子,他的好奇心就湧動了上來。

“孔明,你覺得孝直此番應對之策如何也?”

劉備滿懷期許的沉聲問道。

話音方落。

諸葛亮雙手握扇,麵色平靜的緩緩走出,雙手扶拾般的恭敬行了一禮,遂是直接切入正題,拱手道:

“大王,亮以為法尚書所獻對策,可為之!”

“先以言語譴責之,以示我軍之禮耳!”

“再輔以漢中,武都等各地的軍事行動來形此威懾,方可熄各州郡間士民議論之心。”

一席話落。

眼見著自己麾下最為得力的左膀右臂,都持著相同的意見。

正襟危坐於上席間的劉備心下遂也是緩緩吸了一口氣,以示略微有所放心。

說罷,諸葛亮似是沉吟了一番,緊接著麵上神情倒是別有一番變化,忽是有些嚴肅之色升起,作揖說道:

“不過,此番朝中諸公卿逼宮一事,化解並不甚難。”

“亮此番反倒是有些擔憂後續曹賊的動向。”

此一語而出,諸人都一致觀察著其神色間的變化,各自都有些麵色不一。

沉吟半晌,一側的董和麵色間浮現著一絲狐疑,隨即相問道:“不知軍師所慮者為何事呢?”

話音道落。

其餘諸臣都一致將目光聚焦過來。

上首的劉備也投來了期待之色。

都靜靜侯著他所憂何事。

環顧一周,翹盼著諸人間的表情,諸葛亮亦並不打啞謎,微微在心下稍作思索,就徑直回言著:

“依亮之見,曹氏今番之事,或許是在為僭越稱王做準備。”

“隻是由於漢中一役兵敗而歸,其不僅軍中諸部將士軍心大跌,恐連曹賊本人來多年來所征戰四方所積攢的威名,都有所受影響。”

“以致於現今間隻得授權諸朝中公卿逼宮,以封賜赫赫再上的尊位。”

“僭越稱王卻是隻得暫時擱淺,以靜待時機。”

一番番的話語落下。

殿中諸人聽罷,倒是都有所猜測。

各自沉思許久,

其間,同為尚書的劉巴此時卻似乎是有所明悟了這話語中所隱藏著的深意。

他麵色平靜,徐徐站出,拱手說道:“以巴之愚見,軍師所言,或是所指那曹操早已稱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