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備戰(1 / 2)

漢建安二十一年【216】,秋九月。

正值金秋時節,田間莊稼成熟,秋收的十分。

大漢丞相曹操卻是攜精銳之師從魏公國都鄴城渡河南下,進駐許都。

遂是欲為南征江東一是做足準備。

所籌措的糧草等後勤軍械物資優先由戰船輸送走水路,經渦水轉入淮水,運抵重鎮壽春。

而各方軍力亦是在彙聚著。

調令發往各方。

青州刺史孫觀,徐州刺史臧霸都不敢有所怠慢,連忙集結麾下部曲,做好隨時開赴戰前的準備。

而為了保證秋收照常進行。

曹操亦是命鍾繇全權負責此事。

他本人則攜部前往譙郡,以待隨時沿水道南下。

而隨著伐吳的聲勢逐漸擴大。

許都城內亦是愈發暗流湧動。

特別是以董昭為首的一批謀臣,更是心生野望,意圖再度逼宮天子劉協封賜丞相為王。

不過,此事卻是被董昭所阻止。

隻見他相繼向諸人予以解釋著:“諸位,稍安勿躁,此刻並不是一致推舉丞相為王的良機。”

“區區吳地而已,不足為慮!”

“去歲那吳主孫權聽聞親率十餘萬眾來犯,卻被張文遠等合肥守將大敗而歸,其更是差點被擒獲。”

“若欲滅吳,又何須丞相親自出馬,隻須派遣一上將足以!”

此言方落。

其中一人麵露疑慮,隨之拱手相問道:“那不知丞相此舉為何會決議親征乎?不知是否有何深意?”

“哈哈。”聽罷,董昭麵色間浮現濃濃暢笑,遂是回應著:“其實丞相心下亦有進位稱王之心。”

“若不然,他亦不會方才班師歸來,就欲征伐江東。”

“此一是為了重振軍心,二也是丞相為了重塑自身威勢。”

“若不然,初遇漢中之敗,那賊子劉備已是於漢中僭越稱王,丞相不親征伐吳建功,重拾威信,即便令天子封賜王爵,又焉能令天下之人信服乎?”

一記記的言語徐徐落定。

諸人聞之方才是如夢初醒。

他們這才明白,自家主上的用意。

原來是有那麼一層深意在,反倒是他們感覺自己有些膚淺了。

就在許都暗流湧動之時。

其餘各郡駐軍調動頻繁,軍械物資亦是此起彼伏的輸往前線。

中原各大水係上,此刻船隻無數。

源源不斷的滿載著物資彙入淮水,抵達重鎮壽春。

北方在調集各路兵馬。

江東一隅。

石頭城(建業),吳主府。

此刻,關乎於中原之地調動而起欲南征如此之大的規模,孫氏一方自是早已了然於胸。

吳主孫權深居府間,不斷從探報的回報中了解訊息。

他再與群臣商議如何布置防禦等事項。

待徹底確定了曹氏用兵的舉動。

此刻的府間。

孫權身席赤紅色錦衣,身長八餘尺,身長下短的他,腰懸著利劍,麵上一雙碧眼炯炯有神,鄂下蓄著一縷縷的紫色長髯。

他高高立於案桌前,俯視著兩側文武。

單論氣勢,亦別有一番風味。

“諸位,據線報稱,現曹氏欲吞並我江東之心已決,中原各州間駐軍不斷頻繁調動,糧草等軍械後勤物資亦在源源不斷的往壽春所聚集。”

“此種種跡象都將表明,我方此番已是不能有所退縮。”

“唯有奮起餘力,與曹軍一戰。”

一語擲地有聲的吐落,就見孫權渾身氣勢恢宏的高呼著。

即便去歲有合肥之恥。

他心下也烙印著對曹氏步騎的戰力心懷些許的畏懼之色。

但此番,此戰卻事關孫氏的生死存亡。

縱使不願再度麵對曹軍主力,可他身為主君,自當得率先站出來以做鼓舞,來喚醒起麾下眾將的鬥誌。

若不然,連他他流露出忌憚之色。

那豈不是未戰先怯乎?

又如何令麾下兵將拚死奮戰。

此一席話方出。

麾下一眾將領頓時就紛紛拱手高喝道。

“請主公務必令末將為先鋒,末將定將禦敵於長江以北,決不令一人渡過江來。”

“沒錯,俺也一樣。”

“軍情緊急,還望主公勿要猶豫,速速下令吧。”

一連數語。

江東眾將各自拱手請戰著,言語之間展露出鬥誌昂揚的戰意。

前歲進犯合肥失利。

十餘萬眾反被敵區區數千人殺得大敗而歸,令全軍軍心動搖,以至於江東之地間提起張遼之名,就聞之色變。

諸將心下懷著一腔怒火。

正愁無法發泄,現聽聞曹軍即將來犯,瞬息間氣勢就攀升了下來。

特別是一側的部將淩統,麵目之上猙獰不已,眼神裏似是因仇怨的聚集而顯露凶意,他直直拱手行禮著:

“主公,此番若要提兵抵禦,務必還令末將為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