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代漢者,當塗高也!(1 / 2)

聽聞著簇擁在江水邊促膝長談的關羽講述了一打通的言語。

眾將方才是漸漸明悟了過來……

為何一向果決的君侯此番會如此猶豫徹底發起對襄、樊的攻勢。

正如其所言,襄樊不論是對於己方,亦或是曹氏,戰略位置都十分的重要。

平素間的小規模交鋒,或許隻是局部間的戰爭,

可現在戰線已推進到襄樊城下,要是曹仁還是無力抵擋,那局勢在未來的變化就將不太妙了,

戰端一起,大概率就不隻是荊州戰區的爭鬥了。

隨著曹氏主力源源不斷來援,那勢必會形成拉鋸戰。

由於趙統的出現,還得到了書信的提醒,關羽本就對下遊的江東孫氏懷有戒心,若不然,也不會大肆沿江修建烽燧,江上派有巡邏船隻,日夜巡防與監視。

甚至,這一世還在龐統的建議下,於夏口大營的西岸上鑄城。

可以說,此一世的關羽遠比原史上還要提防下遊的江東孫氏。

不過,諸將們也以為這就是關羽遲遲未下定決心發起強攻襄樊的本質因素了,

但隻有他本人才知曉最真實的原因,剛才並未全盤道出。

關羽丹鳳眼環伺周遭,將眾將麵上所浮現著的神色各異都盡收眼底,他遂是在心下暗自絮叨著:

“現在都八月下旬了呀,秋雨漸漸消退,攻伐襄樊的良機已經過去了呀!”

早年的劉備歸附劉表時,曾被委派到新野,樊城一線,以此來防範荊州的北大門。

由於有在這塊土地上棲息生活了七八載歲月的經曆,關羽對於當地的氣候變化早已是默然於心。

他此次在七月初就誓師北伐。

除卻有曹、孫雙方於淮南大戰相持,江東無力對荊州升起覬覦之心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等天氣變化。

八月開始,襄樊周邊的雨季會到來。喵喵尒説

這個時間內,大雨傾盆會變得很頻繁,嚴重者,甚至會摧毀堤壩導致漢水決堤,淹沒周邊地帶。

沔水一旦決堤,不僅僅周遭莊園,田地會變成汪洋澤國。

北岸處在地勢低窪的樊城也將不可幸免!

若是使用尋常手段強攻,以樊城的牢固程度,是極其難以攻破的,

這種情況,唯有借助大自然之力摧毀城防,方才能一擊所破,

襄樊,襄樊,有襄就有樊,此二城分別位於沔水南北兩岸,隻要能破一城,那另外一地都斷難久守!

以襄陽的地利以及城防,全力圍攻是得不償失的,

這一點,深知用兵的關羽而言,內心十分清楚。

那他從最初打定的攻襄樊破局點就在於破樊。

隻要能破樊城,那曹軍唯一與南岸襄陽有聯係的重鎮就被拔除。

到那時,荊州軍就可集水步大軍毫無顧及,沒有絲毫後顧之憂的對襄陽展開圍城。….即便不強攻,但樊城一失,襄陽就孤懸南岸了,曹軍那時饒是想支持也無能為力了。

概因,沔水之險就能讓曹軍鞭長莫及,望而卻步了。

關羽麾下的水師足以封鎖沔水水域,杜絕曹軍渡河救援。

原史上的襄樊之戰,就是如此,

水淹七軍後,曹操雖然派出了連番的援軍相援,其實也隻是為了救援樊城,保住宗室大將曹仁的性命罷了!

至於漢水南的襄陽,基本是放棄了。

這從徐晃率部以逸待勞,擊退了關羽於北岸的步軍後,荊州軍依然牢牢掌控沔水水域,與之分庭抗禮就可看出。

如果沒有江東孫氏的背盟,襲取了荊州後方之地。

最終的結局大概是以,曹氏援救了曹仁,保住了北岸以樊城為主的領地,放棄南岸以襄陽為主被關羽所攻為終止。

……

“雨季都快要過去了,今歲這降水量不足啊?”

“可惜了,此番北伐連戰連捷,正是麾下將士鬥誌昂揚之時,天公不作美呐,”

“要不然,樊城旦夕之間可破矣!”

想象中的雨勢衝垮堤壩,令周邊地區遭受大水的肆虐,關羽眼中難免流露出了些許惋惜的神情,暗自念叨著。

“看來此次還並非是攻取襄樊的良機,隻能繼續靜待佳音了,”

他麵目漸漸重新轉移到滔滔不絕的江水方向,目光靜靜飄向江中,心下思忖著。

已經是有了退兵之念!

隻是,即便雨季並未猶如想象中那般猛烈,未有攻襄樊的良機,關羽此番也不能貿然退兵,

諸將所說沒錯,現在軍中各部眾盡是萬眾一心,鬥誌旺盛。

若是不戰而退,勢必會影響將士們的積極性。

那下次再度縱兵北伐,動員的難度就要難上加難。

“必須得想一個兩全的法子才行,”

此時的關羽丹鳳眼依然是駐足於江底,暗自沉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