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書(1 / 2)

諸葛亮一番話娓娓道來。

青年蔣琬稍作思索,就有所明悟。

“軍師可否是擔憂魯肅一逝,江東孫氏就會撕毀盟約,再度效仿兩載前那般伺機襲我荊州乎?”

他拱手問詢道。

聞言,諸葛亮眼神和善的看向了他,輕輕的點點頭,以示附和著:“公琰所言不錯,此舉亦是我一直以來所憂慮的!”

“不過,江東一時半會兒或許不會毀盟,但沒有了魯子敬從中斡旋維係荊州關將軍與吳軍兩家的關係,恐孫氏會滋生攻取荊州的野心。”

話說到此,他似乎思緒又飄遠到許久,遙遙說著:“回想當年大王於隆中向我谘以當世之事時,我曾給大王提出了三分天下之鼎足之勢的戰略格局。”

“其戰略態勢大致是先取荊州為家,在取益州建立基業,然對外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東結好孫權,內修正理。”

“待天下有變時,荊、益二州同時出兵進取中原,以圖光複漢室。”

話語徐徐說到此處,一旁的青年蔣琬聽得也格外的細致。

諸葛之才學,蔣琬亦是十分的敬仰!

他本是在入蜀過後被任命為廣都縣長,卻因不理政事而惹怒了劉備,被罷黜了官職,還是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方才免於一死。

蔣琬聽聞此事,遂心底間對於諸葛軍師無疑是愈發的感激甚至是尊重。

又因為當時趙統率部南征欽點要走了馬謖作為參謀,諸葛亮就順勢將被免官的蔣琬收在身邊悉心培養。

這兩載以來,他也的確是跟隨在學識淵博的諸葛亮身邊耳需目染下學到了許多東西。

實際上,如果按照原史發展,沒有趙統“橫刀奪愛”走馬謖,蔣琬受武侯青睞恐怕還得在等十多年。

概因,原史上至少在第一次北伐之前,諸葛丞相都是將馬謖作為繼承人來重點培養的,隻是由於街亭一戰,他卻是令人大失所望後,方才重新擇選了蔣琬重新悉心培養。

並在病重逝世之時,將其指定為繼承者。

目前在蔣琬看來,諸葛軍師就是他人生中的大恩人,不僅為他脫罪,還將自己收在門下悉心教導。

他遂也是萌生了“願為軍師分憂”的心思。

這段時日學得也異常刻苦。

一番話落下,諸葛亮忽然是言語間頓了頓,神情間的表情也微微有所變化,似乎是有些以憂愁的語氣繼續說道:

“當時,我覺得曹氏獨占北方大地,孫劉兩家唯有合力方才能對抗。”

“可自從赤壁前夕,我跟隨魯子敬東渡大江赴吳地,見識過江東群臣後,卻是對是兩家聯盟一事偶感悲觀。”

“軍師,怎麼說?”

蔣琬也適時的察覺到了其麵色間的表情變化,也是拱手問詢道。

“孫氏麾下群臣各自間派係林立,大體可分為三大派係,其一是以已逝去的周瑜周公瑾為首的激進武將派。”

“他們並不熱衷於與我方聯合,而是一貫想獨取荊、益二州實現南北二分,欲獨成霸業。”

“第二派係則是以江東本地大族張昭為首的維穩派係,他們並不熱衷開拓疆土,隻願固守江東這一畝三分地偏安一隅。”

“次之則是以魯肅為主的居中持重派,子敬的戰略大局觀非同凡響,他能夠清晰的鬼窺破天下時局。”

“他心知以如今三足鼎立的局勢,若孫、劉兩家圍繞荊州相爭,無論最終是哪一方勝出,這都隻不過是在內耗罷了,反是讓曹氏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