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3 / 3)

黛玉和蘇素正說話呢,猛然聽見有人叫自己,回頭一看,正是孫清。因而黛玉笑道:“孫姑娘,你好啊。”

孫清倒是半點沒有了當年的刁蠻習氣,和人說起話來進退有度,令人如沐春風。若是黛玉不曾在數年前和孫清產生過一場衝突,隻怕也要以為孫清是極好,極有教養的姑娘。隻黛玉又想:若是孫清當真改好了,便會因為當年之事難為情,若是見著自己,也隻好當不認得才是,何苦上前相認?可是孫清如今來和自己套近乎,半點子沒有難為情的樣子,隻怕是有所圖而來。因而黛玉雖然麵上不顯,心下卻對孫清有幾分戒備。

蘇素不知孫清其人,隻覺這姑娘說話既得體、又有趣,因而兩人倒聊得來。黛玉一麵聽孫清河蘇素說話,一麵又暗中揣度孫清這反常行為:甄貴妃倒了之後,黛玉原以為接著就是甄應嘉,可是聖人不但沒動甄應嘉一根頭發,連甄應嘉販賣私鹽的事都未曾管。聽父親說,倒是新任江南守備冉飛鳴到任之後,甄應嘉自己收斂了。

黛玉原本不明白為何今上明明提拔了柳芾,自然也知曉孫瑜行事了,怎麼連甄貴妃都倒了,孫瑜還好好的,不但沒有查辦孫瑜,連罰俸都沒聽說過。後來才想明白了:今上年事已高,春秋自是有限了,這些子國賊祿蠹不若留著給新帝收拾。常言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帝登基何嚐不是一樣的道理?將來太子登基,三二年內將這些子已經查證的貪官汙吏法辦了,一來顯示新帝英明,二來也好震懾朝綱,將來執政才有威信。這原也是正常的帝王禦下之術。

黛玉抬眼看來一眼孫清,心想:而前世父親在江南病故時候,可沒聽說江南巡撫孫瑜出了什麼事,這樣算來,孫瑜亦有可能在前世參與暗害父親。這孫家若和父親對立,隻怕和甄應嘉必有來往,如此看來,孫家和甄家倒也是坑瀣一氣。想到這裏,黛玉心知隻要太子一脈將來得等大寶,這孫家必是一死,倒不能讓蘇素姐姐被這孫清騙了,白和她交好還罷了,一不小心還倒受連累。

因而黛玉微微一笑,拔下頭上羊脂白玉簪說:“孫姑娘多年不見,怎麼沒戴當年那支極愛的翡翠蘭花簪?既然孫姑娘愛蘭花簪子,看我這支可曾過得去?”

其時名貴玉石種類極多,到底是已上等羊脂為尊。當年孫瑜太太送給黛玉的翡翠蘭花簪雖好,比之黛玉這支瑩潤剔透的上等羊脂玉贊又差了一等。孫清見了黛玉手上一支胎底、雕工都無可挑剔的羊脂白玉蘭花簪,果然比數年前自己和她相爭,白落的下乘的翡翠蘭花簪更好,又想:這麼多年過去,這林家女今日故意戴上等的蘭花簪來刺激於我,竟是心胸狹隘,故意駁我麵子來了不成?

常言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孫清雖然得孫瑜太太調教數年藏了本性,但在黛玉小小刺激下竟被激得滿麵怒容,麵露猙獰之色。雖然隻一瞬間,她便掩下怒色,恢複甜美笑容說:“林姑娘這支簪子,果然玉質、色澤、雕工都極上乘,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黛玉今日戴蘭花簪不過是湊巧罷了,不想還有這樣妙用。孫清方才神色大變,蘇素已經全然看在眼裏,倒嚇了一跳。蘇素亦是聰慧之人,黛玉素日寬和,見了黛玉今日這樣揶揄人,便知事出有因。又見孫清勃然大怒,倒想惱羞成怒,蘇素便想背後隻怕有什麼有趣的緣故。

因而蘇素找了個由頭和孫清客客氣氣的告辭,便拉著黛玉走了,邊走邊笑道:“回去將我不知曉的事,盡皆細細告訴我,不然我必是不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