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3 / 3)

但偏在大選前,林如海卻找到泰和帝求了不讓林黛玉當選一事。林如海為官以來,對自己忠心耿耿幾十年,泰和帝倒不好這樣一樁小事都不允,寒了臣子的心。因而泰和帝便允了林如海之請,特地告訴了凝雨姑姑。

凝雨姑姑極衷心元後,也想為三皇孫擇一位好正妃。且三皇孫又特地求了她莫要讓林氏女為難,又囑咐凝雨姑姑莫要讓人知曉他來求過自己,怕壞林氏女名聲。凝雨姑姑便想著三皇孫對林氏女上心處與眾不同,兩人算來又是同門之誼,越發中意黛玉。可是聖人有命,她卻不能不從,少不得心中盤算尋個機會否了黛玉。眼看在一眾秀女中最為出挑的林姑娘要被淘汰,凝雨姑姑無比痛心。

誰知峰回路轉,吳貴妃因為孫清被逐一事誤以為聖人敲打她,卻不敢隨意淘汰原本出挑的姑娘,而極力留下黛玉。實則孫清被逐原是聖人對甄應嘉和孫瑜勾結販賣私鹽一事心中不滿,既然這二人暗中勾結,越發促成他們做了親家罷了。左右這二人已經上了整頓名錄,等著大選之後,太子慢慢參政的時候,便讓太子去辦此事,也好讓太子立威。

太子妃如今是極謹慎的,雖然也參與秀女評選,卻並未怎麼發表意見。其實太子妃心中也對黛玉滿意,但她隻能寄希望於凝雨姑姑作主罷了。好在凝雨姑姑也滿意黛玉,在吳貴妃極力留下黛玉的時候,便順水推船,也未發表意見,黛玉便因此留了牌子。

吳貴妃聽聞泰和帝問林氏女的事,忙上前答道:“回皇上的話,這林氏女出身清貴,落落大方,秀外慧中,原是極出挑的女子。臣妾想著林氏女和十皇孫永珀年紀相當,憑林氏女的品貌身份,給十皇孫永珀做正妃極好,因而臣妾懇請皇上作主將林氏女指給永珀。”

泰和帝聽了吳貴妃之言,抬眼看了她一眼,心道:若非林如海懇求放林氏女落選,這林氏女我就留給永珺做正妃了,哪裏輪得到永珀?口中卻道:“永珀才多大?今年不過一十三歲,原該勤學上進為要。永珺一十七歲了,還日日去劉先生跟前讀書,永珀豈有立妃的道理?永珀三年後一十六歲,等著下一屆秀女選上好的立妃極好。”

吳貴妃原是硬著頭皮一試,心中知道希望渺茫得很。聽了泰和帝如此說,隻得應是退下。

泰和帝接著又說:“其他人等還有什麼意見?若是沒有,便將這林氏女劃去,其他當選者等候欽天監合了生辰八字,再行指婚。”

自鐵網山圍獵之後,太子妃行事一向刻意低調,但她確實滿意黛玉得很,除了年齡小些,便再無不好之處了。因而她壯著膽子走出來說:“回父皇的話,兒臣想著三皇孫永珺如今一十七歲尚未立妃。這林氏女確然處處皆是好的,這次評選的貴妃娘娘和幾位皇子妃,凝雨姑姑無不交口稱讚,因而兒臣求父皇將林氏女指給三皇孫永珺為正妃。”

泰和帝咒了眉頭說:“永珺如今一十七歲,林氏女才一十二歲,如今完婚林氏女到底年幼些,若是再等兩年,永珺豈非要及二十了?”

凝雨姑姑想著聖人交代自己淘汰林氏女,自己未曾辦到,已經是違旨了,如今不妨再大膽些,給元後娘娘挑一門上好的媳婦,自己便是立刻被治罪,也對得起主子。因而羽凝姑姑鬥膽站出來說:“奴婢有一言,不知皇上願不願聽?”

泰和帝也疑惑凝雨為何抗旨,心道且聽她怎麼說,因而點頭讓羽凝說話。

羽凝道:“奴婢記得大選開始之時,皇上讓奴婢也參與,說的是讓奴婢替皇後娘娘仔細挑選一個孫媳婦。在第三輪大選之前一晚,奴婢夢到皇後娘娘說,她極滿意林氏女,讓奴婢無論如何替她留下林氏女給她做嫡親的孫媳婦。奴婢想著皇後娘娘入夢,事關重大,奴婢不敢隱瞞,因而奴婢雖然人微言輕,也鬥膽請皇上將林姑娘指給三皇孫。”

泰和帝聽了,展眉一笑,心道:我原想著這一點小事也不能如林卿家所願,到底有些過意不去。如今有元後托夢這個理由倒好,朕也不用為難了。因而泰和帝點頭說:“既如此,便將林氏女指給三皇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