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3 / 3)

賈母一麵沉聲應是,一麵有些惱怒又有些憐惜的看著寶玉。去歲才因為國孝行樂的事捱了好一通板子,今日的事讓賈政知曉了,還不知道怎生了局呢。

那頭麝月是襲人陶冶教育的,雖是麵上粗粗笨笨,寶玉的東西倒歸置得整齊。哪幾個櫃子裝的是大氅長褂,那兩個箱籠專門收著扇套鞋襪,都分得仔細。抄撿起來倒不算麻煩。

隻不到一刻功夫,這頭便找到了去歲榮國府賞花時候,史湘雲給寶玉做的扇套子。周嬤嬤和吳嬤嬤都是辦老了事的,既是見著了史湘雲繡的扇套,自是識得史湘雲的針線,如此找起來倒容易了。

周嬤嬤接了扇套,拿手上仔細看了,冷聲說:“果真是好針線,好繡技,這小小一個扇套,隻怕也花了些功夫。怪到府上公子不用針線上的人,這些千金小姐做的事物件兒,哪件不是上好的?便是外頭有更好的繡娘,又有誰比得上這份用心?真真不愧是銜玉而誕的,倒懂得分好壞。”

賈母聽了周嬤嬤話中弦外之音,隻覺麵上有些掛不住。賈政聽了,更加恨不能找個地縫鑽下去。直狠狠的瞪著寶玉,寶玉感覺到來自父親的淩厲目光,嚇得脖子一縮。

寶玉再見了這些扇套、鞋襪、絡子一件一件被尋出來,除了扇套是去歲湘雲親自給自己的,其他原是襲人說的外頭的女孩子做的。不想皆是出自雲妹妹的手筆,早些知曉,原當加倍愛惜才是。賈寶玉正在胡思亂想,卻聽的負責監督抄撿了兩位嬤嬤和兩位公公都笑了起來。

那高個公公尖聲說:“這茜香羅汗巾子原是茜香國送來的貢品,夏天係著,肌膚生香,不生汗漬。隻奴才記得當日茜香國使者送來,先帝隻賞給了幾位親王、郡王,怎麼這等私密物,賈公子何處得來的?”

汗巾子是係小衣之物,極私密的東西,憑是誰相贈這樣的物件,都是香豔事。往好聽了說是風流,往直白了說就是浪蕩。賈母饒是年老,麵上不顯顏色,聽了這話,也覺難為情。寶玉本就國孝行樂,名聲在外,這又讓宮裏的人抄著了外頭得的汗巾子,怎麼說都不是光彩事。再看賈寶玉時,麵如滿月的雪白一張臉上早就羞得滿麵通紅。

賈政更是氣得麵色發紫,隻如今琚郡王府的眾人在,不好發作。

要說這汗巾子何來?原是北靜王贈給忠順王的極得寵的優伶琪官蔣玉菡的,蔣玉菡和寶玉一見如故,隻係了一天便又轉贈寶玉。前世還因後來琪官從忠順王府逃出來,忠順王長史尋到榮國府上,寶玉因而捱了賈政一頓毒打。今世忠順王壞事,蔣玉菡私自出逃,如今卻沒人來抓他,更加樂得和北靜王、賈寶玉幾個投契之人混在一處。卻不想今日陰差陽錯,又將這汗巾子當著賈政的麵兒再次查抄出來。

寶玉聽了這話,唯唯諾諾不知如何作答,那高個公公卻擺手尖聲說:“賈公子不必道來這汗巾子的來曆,左右和今日咱們要辦的事無幹。”說完又捂嘴笑了,賈母、賈政、王夫人和賈寶玉臉上越發掛不住。

須臾,又找出一疊子整整齊齊的肚兜來,肚兜上繡著鴛鴦、花卉等物,做工精致。要說是幼時的物件,一個孩童又沒那大的身量。周嬤嬤和吳嬤嬤何等眼尖?一眼就認出這肚兜隻怕是寶玉如今穿的。於是周嬤嬤和吳嬤嬤相視一笑,搖了搖頭。若非那叫襲人的婢子被強自落胎,此刻這賈公子都是做爹的人了,不想還穿肚兜,這話傳出去,憑誰聽了都要笑掉大牙的。

吳嬤嬤略翻一番,發現這些肚兜都沒有湘雲的針線,便就此放過了。如此抄撿下來,發現湘雲留在此處的東西不少:除了扇套、鞋襪、絡子這些針線活計外,還有不少詩詞歌賦,竟是落了枕霞舊友的別號。這些字紙筆墨寶玉也細細收著。

琚郡王府的人看了這些東西,誰不是麵上一黑!賈府眾人自以為這些閨閣事情不曾傳到外頭,卻不知寶玉見了湘雲詩詞寫得好,竟抄在扇子上拿出去把玩,外頭多少一處頑的王孫紈絝都知曉了湘雲的筆墨。這些事不細細打探便罷,打探下來,容易得知得很,琚郡王府的人自然也查到了。

今世沒有大觀園,沒有詩社,湘雲來榮國府頑時,姐妹們在一起也偶爾作詩頑耍。湘雲好頑,依舊自取了枕霞舊友的別號,留了不少筆墨在賈寶玉處。

吳嬤嬤將抄來的和史湘雲有關的東西一包,遞給那個矮個太監,矮個太監也是哼了一聲,招手帶著眾人走了。

合該寶玉是男兒,也不用避嫌,查抄時候,琚郡王府的長史、賈政都在,那大紅茜香羅的汗巾子竟讓賈政逮個正著。若其像和湘雲對質那樣,除了琚郡王府的公公和嬤嬤,隻有女眷在,今日賈母和王夫人少不得為了寶玉隱瞞茜香羅汗巾子一事,隻怕寶玉還被罰得輕些。如今汗巾子這樣私密物在寶玉的箱籠裏頭,讓賈政逮個正著,賈政哪裏饒他?

少不得一通逼問,自今世沒有忠順王府的長史揭發,寶玉咬牙硬撐著不肯說。賈母和王夫人看著心疼,又想深勸。但去歲是國孝行樂,今世是得罪琚郡王府,如今的賈府哪裏禁得起這樣的四處得罪人?賈政牛脾氣上來,也是必要問個清楚,著父子兩個一強,寶玉又多吃了許多苦頭。

隻寶玉嬌生慣養,身嬌肉貴,也沒捱得幾下,又抽抽噎噎的將實話說了出來。

又說黛玉入宮的日子越發近了,賈敏雖然不忙,林如海卻忙得不可開交。這也還罷了,誰知這日林如海回來,卻抱怨說:“這薛蟠好生大膽,這樣大的差事竟不好生辦,前兒送來的一批宮花竟是粗製濫造的,又有好些不成對。送來的料子又說有的織造有瑕疵,戶部和禮部都不肯收,都說不能用呢。眼看大典在即的,又要新換了商家趕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