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7年7月至1911年,孫中山多次授命,在全國各地發動起義,親赴廣西主持鎮南關起義。
1909年至1911年,孫中山漂泊國外期間,多次在各國華僑、留學生中籌劃革命經費,爭取外國政府支持,快速擴張規模,吸收海外華僑參與革命。
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武漢光複,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取得第一次成功。
2.護國運動風起雲湧
中國人走向共和夢,注定艱辛曲折。
1916年袁世凱稱帝,引發各省爭議,發生護國戰爭。
1917年,北洋軍閥段祺瑞鎮壓張勳複辟後“再造共和”,廢止了1913年選出的國會。
孫中山為維護臨時約法,恢複國會,在上海發動護法運動,通電西南各省,擁護共和,號召議員在南方另行召集國會,組織臨時政府。
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掀起護法運動。聯合西南地方實力,共同反對北洋軍閥。8月,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孫中山被選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隨即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
護法戰爭爆發,範圍波及粵、桂、湘、閩、滇、黔、川、鄂、陝九省。
西南各實力雖然標幟“護法”,實為割據自雄。1918年桂、滇各係控製國會改組護法政府,以七總裁取代大元帥,孫中山被迫去職。
1919年10月,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陳炯明擊退盤踞廣州一帶的桂係、滇係,請孫中山重回廣州。次年,廣州非常國會取消軍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開始第二次護法運動。
孫中山就職後,力主軍事北伐,最終與主張“暫緩軍事、聯省自治”的陳炯明產生激烈衝突。
1922年6月,陳炯明發難,爆發炮擊總統府事件,孫中山化裝離粵,退居上海,護法運動失敗。
自陳炯明兵變後,孫中山開始考慮與共產黨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聯政府全權代表越飛在上海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正式討論與共產黨合作。1923年1月,在擁護孫中山的滇軍楊希閔部、桂軍劉震寰部,以及倒戈粵軍聯合組成的西路討賊軍的攻擊下,陳炯明部被逐出廣州,敗退至東江。
2月,孫中山重回廣州,設立大元帥府。12月,接受列寧和共產國際的協助重建大元帥府,共產國際派出鮑羅廷到廣州為孫中山顧問,以蘇共為模式重組中國國民黨。
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布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國共產黨和蘇俄共產黨幫助,改組國民黨。3月組建黃埔軍校,任命蔣介石為校長。
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這次合作實現後,以廣州為中心,彙集全國的革命力量,很快開創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麵。
自1907年7月至1911年,孫中山多次授命,在全國各地發動起義,親赴廣西主持鎮南關起義。
1909年至1911年,孫中山漂泊國外期間,多次在各國華僑、留學生中籌劃革命經費,爭取外國政府支持,快速擴張規模,吸收海外華僑參與革命。
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武漢光複,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取得第一次成功。
2.護國運動風起雲湧
中國人走向共和夢,注定艱辛曲折。
1916年袁世凱稱帝,引發各省爭議,發生護國戰爭。
1917年,北洋軍閥段祺瑞鎮壓張勳複辟後“再造共和”,廢止了1913年選出的國會。
孫中山為維護臨時約法,恢複國會,在上海發動護法運動,通電西南各省,擁護共和,號召議員在南方另行召集國會,組織臨時政府。
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掀起護法運動。聯合西南地方實力,共同反對北洋軍閥。8月,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孫中山被選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隨即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
護法戰爭爆發,範圍波及粵、桂、湘、閩、滇、黔、川、鄂、陝九省。
西南各實力雖然標幟“護法”,實為割據自雄。1918年桂、滇各係控製國會改組護法政府,以七總裁取代大元帥,孫中山被迫去職。
1919年10月,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陳炯明擊退盤踞廣州一帶的桂係、滇係,請孫中山重回廣州。次年,廣州非常國會取消軍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開始第二次護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