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二早上,京城紫宸殿,祥雲彌漫著鳳閣,瑞氣籠罩著龍樓,含煙禦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一陣仙樂聲中,兩名太監攙扶著身著龍袍的禦駕坐紫宸殿,珍珠簾卷起,鳳羽屏扇開。三聲淨鞭響後,文武百官齊齊站立兩旁,宋徽宗趙佶天子升朝。
殿頭大聲叫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隻見張天師身著道袍,手擎朝牌走出隊列。奏曰:“貧道有本要奏,昨夜貧道占卜一卦,威脅我大宋王朝西方的逆黨現世,將於今日巳時出現在汴京城內,逆黨身穿紅袍,打一把綠傘。此人乃天生大將之才,但頭生反骨,不受朝廷驅使。”
天子一聽,龍顏大怒:“北有大遼入侵我疆土,南方有方臘起義,東方有水泊梁山襲擾,西方又出現了逆黨,難道我大宋王朝已經四麵楚歌了?”
殿下百官嚇得紛紛跪地扣頭,口喊:“皇上息怒,保重龍體啊!”
此時執掌殿前司的都指揮使瑞王爺起身奏道:“皇上息怒,微臣這就派禁軍上街捉拿逆賊。”
太尉高俅也起身奏道:“啟稟皇上,以微臣之見,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不如來個全城大搜捕,凡是穿紅衣者統統拿下,逐個審問,以免國難。”
“高愛卿言之有理。”
皇上下旨,全城戒嚴,搜捕穿紅衣打綠傘的逆黨反賊。
禁軍兵分數路,先派兵把守住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再分成多個搜捕小隊,由班頭帶領,分散到京城的大街小巷。
這日,汴河兩岸的行人車馬熙熙攘攘,水陸買賣都很繁盛。在橫跨汴河的州橋下,是京城最繁華的大街,兩側分布著密集的店鋪。一大早就人頭攢動,趕集的,上店的,做買賣的陸續到來,推車的,挑擔的,挎筐的各找攤位。人們說說笑笑,盼望著這繁榮的一日。
京城最大的綢布莊,“祥和綢布店”也在這條街上。綢布店少掌櫃三十多歲,穿紅綢布大褂,拿一把繪有山水畫的紙扇。他頭發梳的油光發亮,挽個發髻,清新帥氣,指揮著夥計們卸門板準備開業。祥和綢布店的老掌櫃鄭祥和,三十多年前開個小布店,他善於經營,生意越發興隆,發展為京城最大的綢布莊,是一些名門望族,達官貴人經常光顧的鋪子。
老掌櫃做生意誠實守信,顧客至上,童叟無欺,深得客人們的滿意。他對兒子鄭謙言傳身教,把他培養成說話和氣,為人謙恭的良善商人。近幾年老掌櫃年事已高,把布莊交給兒子鄭謙打理,自己則在家安享晚年。
少掌櫃鄭謙站在店門外迎來送往,兩位貴婦打著遮陽傘到來,她們是祥和綢布店的老主顧,鄭謙急忙向前施禮:“二位太太早安。”
“哎呦,少掌櫃的紅色大褂可真悅目啊,店裏有這種布料嗎?”
“回太太們,這是小店新進的蘇州絲綢,煩請二位太太進店選料。”
鄭謙躬身引領二位太太進店,讓到店鋪裏間,並親自泡茶伺候。幾個夥計恭恭敬敬地拿出幾匹新進的綢布料讓太太們挑選,鄭謙囑咐夥計們好生照顧二位太太,自己又繼續到門口笑迎客人。
祥和綢布店的街對麵是“東京錢鋪(後世的錢莊)”,錢鋪掌櫃姓陳名德公,隻見他身穿藍色綢布寬衫,腰係紫羅蘭絲絛,足蹬藏青色步履,手搖羽毛扇,閑庭信步地往錢鋪走來。
東京錢鋪開設於前朝,是陳德公的父親創辦的,天下貨幣不統一,南來北往的客商需要兌換錢幣才能在本地消費。到了陳德公這一代,業務又發展到錢幣的存取和借貸,來往經商的,天南地北的顧客,都知道汴京城有一個東京錢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