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毛猴”姓候名三,由於他長得尖嘴猴腮,會輕功,有飛簷走壁之能,江湖人稱“飛毛猴”。侯三是一孤兒,從小四處流浪,和小偷小摸混跡在一起,靠偷雞摸狗過活。
十二歲那年,侯三晚上到一個村子裏偷雞,被農戶抓住,拉到打穀場上,被打得遍體鱗傷。當晚侯三被村民綁在打穀場上,準備翌日報官。此時一個“夜行人”發現了他,並將把他救出,收他為徒。
此“夜行人”名叫沈秀,是西輔城有名的大盜,偷遍西輔城和東京汴梁,江湖人送綽號“神偷”。沈秀見侯三生得猴頭猴腦,身材矮小,是塊“好料”,所以收他為徒,教他修練輕功和偷盜的絕活。侯三天生機靈,就是一塊做賊的料,他很快就練就了飛簷走壁,爬牆上樹,偷盜扒竊的一切技能,曾經轟動京城的“盜玉瓶”案就是侯三所為。
話說京城宮廷裏的九王爺,奉旨鎮守北疆多年,為阻止大遼入侵大宋疆土立下汗馬功勞。班師回朝後,皇上為表彰他的功勳,給他加官進爵,並賜予他西涼國進貢的玉瓶。此玉瓶乃藍田玉製成,通體透明,潔白無瑕,乃價值連城的國寶。
九王爺從北國帶回一個小女子,此女乃煙花柳巷出身,王爺不便帶回王府,就安排在外宅居住。九王爺十分喜愛此女子,把皇上禦賜的玉瓶送與她。
九王爺的外宅藏有國寶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各路江洋大盜雲集東京,神偷和他的徒弟侯三也來到東京汴梁。九王爺在外宅布置了一眾看家護院的,最終侯三踏著房頂如履平地進入了王爺小妾的房間,盜得玉瓶。從此侯三在江湖上聲名大噪,人送綽號“飛毛猴”。
神偷沈秀家住西輔城郊外,父母種田為生,就他一個兒子,沈秀開始偷盜時,父母就把他趕出家門,沈父在當地地保的見證下,寫下了文書,和沈秀脫離父子關係。沈母為此積憂成疾,鬱結而終。多年過去了,沈父已老邁,無依無靠,一次沈秀偷偷回家,看到老父白發蒼蒼,心生憐愛之情,回想自己遊蕩一生,靠偷盜過活,上不能養老,下不能育小,害得母親早亡,父親孤苦伶仃,一時無限傷感,決計退出江湖,過正常人的日子。於是他在江湖人的見證下,金盆洗手,回家奉養老父親。
侯三沒了師父的帶領,隻好自己跑單幫。一次他跟蹤一隊客商到了鞏縣,在貞家客棧落腳,本打算夜裏竊取客商的銀子,沒想到貞家客棧裏一夥計認得侯三,報告給貞家兄弟,兄弟倆大怒,竟敢來我家客棧搶“生意”!貞家兄弟吩咐幾名嘍囉盯著侯三,等他下手時,將其拿下。
是夜,侯三趁夜深人靜潛入客商的住房,正欲動手,被幾個大漢死死按住。侯三被拉到郊外,貞龍抽出腰刀要砍他的腦袋。侯三大聲求饒:“小的有眼不識泰山,不知此客棧是大爺開的,請大爺繞小的一條狗命,日後願效犬馬之勞。”
貞龍正在用人之際,覺得侯三是個人才,決定啟用他:“小爺有件事要你去辦,如果辦好了就不殺你。”
“隻要小的辦得到,別說一件,十件百件都行。”
鞏縣城西有家張家客棧,掌櫃的張長善,開客棧多年,善於經營,客棧設施齊全,張掌櫃樂善好客,細心周到,來往客商都願意在張家客棧歇腳,感覺住在張家客棧裏麵踏實。
張家祖輩人樂善好施,口碑甚佳,在鞏縣小城裏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城西鄉下住著一個農夫,十分吝嗇,視財如命,人稱吝嗇鬼,一輩子無兒無女,老兩口過日子。吝嗇鬼將一生積攢的五十兩銀子,請銀匠打造成兩隻銀元寶,用紅線拴著,每晚抱著兩隻銀元寶睡覺。忽一日,吝嗇鬼得急病死了,剩下老太婆一人。
一日晚,老婆婆做了一個夢,夢見兩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腰裏係著紅繩子,兩個娃娃道:“娘,我們走了,要到城西門的張豁子家去!”說完不見了。老婆婆被夢驚醒,翻身下床,發現家裏的兩隻銀元寶不見了。
翌日一早,老婆婆就拄著拐杖來到了城裏,剛進城西門看到賣胡辣湯的老張,老婆婆向前打探:“請問城西門張豁子家住在哪兒?”
“我在這裏賣胡辣湯幾載有餘,從未聽說這一帶有個張豁子。”
說完老張想起自家的事,對老婆婆道:“我家娘子昨晚生了一個豁嘴兒子,我姓張,難不成你說的張豁子是我家兒子?”
老婆婆把自己的遭遇和昨晚的夢,告訴了老張。老張感歎不已。
原來,老張媳婦十月懷胎昨晚臨盆,生下一個豁嘴男孩。清晨老張在打掃院子時,發現院子裏放著兩隻係著紅繩子的銀元寶,大約五十兩。老張萬分驚奇,不知何人把銀元寶放到自家院子裏的,他隻好暫為保管,待日後慢慢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