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府衙門坐落在城西,占地約百畝,坐北朝南,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兩側輔助,布局多路,院落數進。它以府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為中軸線,中軸兩側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堂後寢,布局規整,莊嚴典雅。
府門前設鳴冤鼓,儀門是府邸大門內的第二重正門,儀門為禮儀之門。儀門之後便是大堂,闊五間,深三間,是中軸線上的主題建築,也是三進院落,簷下置頭拱,鬥拱疏朗,梁架奇巧,明亮寬敞。
大堂前立有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經過戒石銘,便是郡府的正廳,又稱大堂、廳事。是郡府長官發布政令、處理政務以及舉行重大活動,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莊嚴肅穆,“清政廉明”的匾額昭然天下。
大堂正中設有公案,兩側列肅靜、回避虎頭牌。
大堂後的二堂是議事廳,太守長官處理一般公務所在。
穿過二堂就是三堂,是太守接見管轄之內的官員,商議政事的會客廳。徐布仁新任西輔太守,家眷皆在東京,他的臥房就設在三堂的左側,右側是書房。
三堂之後是郡府花園,山石玲瓏,樹木青蔥,奇花異草,爭奇鬥豔,為郡府官員及其家眷休息的場所。
郡府東側是廚房、馬棚,靠近廚房開有偏門,每日裏寅時至辰時,東偏門打開,外運垃圾,內送蔬菜、鮮肉、禽蛋和劈柴等,記賬後須馬上離開,到了辰時關閉偏門。
侯三混進送劈柴的雜役裏,連續幾日背著劈好的木柴從偏門進入,由於護衛隊看得緊,沒機會進內府半步。通過幾次送柴的觀察,他發現堆放劈柴的地方靠牆,可躲在柴堆內,還可作為掩體從柴堆上翻牆逃走。
這日晚,秋雨蒙蒙,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侯三翻過高牆進了郡府東院,先跳到柴堆上麵,他身輕如燕,加上雨水淅淅瀝瀝地響,沒發出大的動靜。接著他翻過第二道牆來到府內,由於下雨,除府門儀門掛有燈籠外,整個郡府都沒點燈。他溜著牆根來到大堂,大堂門緊閉,二堂的門也上了鎖,隻有三堂的門虛掩著,裏邊亮著燈。
侯三趴在窗子上往裏瞧,此時太守和左少尹正在右側書房對弈,中央會客廳和左側臥房也都亮著燈。書房裏有一排書櫃,幾張座椅。
此時從郡府儀門方向走來幾個巡邏的軍士,他們手裏提著燈籠,燈籠用遮雨布蒙著,被風吹得左右搖擺,燈光暗淡,燈火搖曳。三堂後是郡府花園,從三堂到花園有左右兩個側門,側門都虛掩著,侯三迅速推開側門,溜進花園,他看到一座假山,山底有個洞,就屏住呼吸,鑽進小洞,蹲在裏麵。
幾個巡邏的軍士舉著昏暗的燈籠在後花園裏巡視了一周,又舉著燈籠往前走去,侯三才從假山洞裏鑽出來,觀察巡邏軍士走的路線,他們從郡府花園沿著左側向儀門走去,再從儀門沿著右側折回,巡邏一周大約半個時辰。今晚他來得過早,徐太守還在和左少尹興致勃勃地下棋,但他摸清了府內結構,巡邏路線,驚喜的發現郡府花園才是最好的藏身之地,有假山,有樹林,有灌木,能攻能守,能進能退。這次勘查為他下次盜寶提供了準確的路線和避開巡邏的時辰。弄明白這些,他跳牆離開郡府。
話說徐布仁自得到那個精致的石盒後,也曾多次仔細察看,反複推敲,還是不知如何開啟,他想到用鐵錘砸開,又怕玉石俱焚。如若找個石匠把它打開,又擔心泄露秘密。最後他決定暫且珍藏在書櫃內,他除了公務,大多時候都呆在書房裏,他的書房有一排書櫃,擺有各類書籍,轄區各縣的縣誌以及處理過的一些文獻資料。靠牆角的書櫃裏是和朝中往來書信以及朝廷下達的密旨公文等。徐布仁把石盒放在該書櫃櫃底,上了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