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爺子有個堂弟叫沈木,是家族裏血脈最近的人。沈木有幾畝田兩個兒子,大兒子沈大林聞融敦厚,踏實能幹,娶了個媳婦兒,安居樂業。二兒子沈二林好逸惡勞,一心做著可以暴富的發財夢。沈二林經常在城裏混,做過幾種小買賣,賠了本錢,敗了家業,沈木一家也被他連累得貧困不堪,沈二林年近三十,還未娶上媳婦。
沈秀死後,沈二林盯上了大伯,他早就聽聞沈秀是大名鼎鼎的神偷,家裏藏有萬貫金珠寶貝,現在沈秀死了,剩下大伯一人,如果能過繼給他做兒子,他家的金帛財物就都是自己的了。沈二林把該想法告訴父親沈木,隻說是大伯有七八畝好田,還有幾間房,如今沒了兒子,大伯年事已高,總不能讓一應財物落入別人手中。必須先下手為強。
其實沈木早有打算,按族親遠近,堂兄的財產也該由他兒子沈二林繼承。早在堂兄跟沈秀脫離父子關係時,他曾提出把二林過繼給堂兄,怎奈沈秀還活著,堂兄不願意收繼子。他明白堂兄雖然嘴裏說著脫離關係,心裏還是惦著自己兒子能回來。沈秀活著的時候,沈木父子是懼怕他家三分的,現在時機來了,沈秀死了,堂兄沒了依靠,早晚得投靠他們父子三人。先不急於提出此事,要在適當的時候再提,不怕堂兄不同意。
沈老爺子早就看透沈木父子的心思,他寧願自己過,也不願意收二林為繼子。他這一輩子勤勤懇懇做人,上天不眷顧他,生個兒子做了江洋大盜,再過繼個混不吝的敗家子,還不如讓他孤獨終老。
讓沈木想不到的是,堂兄並沒有收繼子的打算,有事求左鄰右舍也不求他們父子三人,沈木慌了神,他已經被拒絕一次了,如果再遭拒絕,就不便一而再再而三了。沈木隻好求助於族長,讓族長出麵說服堂兄。豈料沈老爺子並不給族長麵子,他直言自己就幾畝田,如果讓二林敗光了,將死無葬身之地。
族長鄭重其事地找沈二林談話,勸他改邪歸正,要想圖謀大伯的財產,必須改掉惡習來贏得大伯的信任,否則老爺子的財產他是得不到的,族裏還有血緣近的,說不準他會指定別人繼承也未可知。
沈二林思考了一些時日,覺得隻要自己好好表現一番,後半生就有使不完的金山銀山了。從此二林像換個人似的,每日去大伯家噓寒問暖,家裏有什麼活也幹得妥妥帖帖,農忙時節沒日沒夜地替大伯耕種收割。經過長達一年的觀察,沈老爺子被感化了,他覺得浪子回頭金不換,長此以往,二林還是值得托付的。在族長和族人們的見證下,沈老爺子收沈二林為繼子,並立下文書,沈二林為大伯養老送終,大伯家的財產將來全部歸沈二林所有。
老爺子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為二林娶了一房媳婦,隻等著兒孫滿堂,安享晚年了。
沈老爺子高估了沈二林的人性。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沈二林懶惰成性,積重難返,惡劣的本心慢慢暴露出來,他不甘於農耕細作,一心想著發財做大掌櫃的。他對老爺子道:“大伯,把你藏的金銀珠寶拿出來一部分,我到城裏開個店鋪,發了財接你和媳婦兒進城去享福。”
老爺子一聽如墜冰窟,心一下子涼了,原來二林以前的表現都是裝出來的,他是惦記自己有金銀財寶而來的。老爺子明確表示,自家根本不像傳說的那樣家纏萬貫,有什麼金珠寶貝。他一生靠辛勤勞作過活,哪來的寶藏?沈二林不再去田裏幹農活,在家翻箱倒櫃找銀子,找不到銀子就摔勺打碗,指雞罵狗,每日如此,家無寧日。
沈二林找不到銀子,一氣之下把家裏的雞、鴨、豬、羊全賣了,丟下大伯和媳婦進了城。在城裏混了半個月,身上的銀子花光了,沒法再呆下去,就打算回家。走到城南門看到一家大車店,招牌上寫著兩個銅錢住一晚,天快黑了,他打算在此歇息一晚,明早趕回沈家莊。他摸遍了口袋,還真摸出兩個銅錢,就拿著兩個銅錢開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