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天息山青煙嫋嫋,蒼翠欲滴,百獸活躍於山澗,百鳥齊鳴於山林,整座山如同氣勢磅礴的彩色海洋。
這日,張坷垃奉命去巡山,他翻過山崖,越過瀑布,下山往堯灣湖而來,忽見一女子站在湖邊,手提著一個小包裹,愣愣地盯著湖水,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樣。張坷垃飛速衝下山,沒等他趕到,女子撲通一下跳進湖裏,他緊跑幾步,也跳進湖裏,把那女子拖上岸。
張坷垃攔腰抱著她,讓其頭朝下往外吐水。女子邊吐邊掙紮邊抽泣:“為何救我?”說完又要往湖裏跳,被張坷垃死死抓住。
張坷垃一看,這女人生的二十多歲,極為標致,雖然一身縞素,麵色蒼白,但眉清目秀,纖腰嫋娜,從她的相貌看不像是山裏人。
“這位姐姐,有何想不開的,螻蟻尚且貪生,如此年華何不惜命。”
“嗚嗚……”女子不停抽泣。
“姐姐,我看你包裹裏有幹衣服,到前麵山溝裏換一下吧。”
女子見眼前這個英俊後生,一口一個姐姐叫著,甚是親切。她停止了哭泣,拿起包裹走到一塊大石背後換上了新衣,張坷垃也趁機脫下濕衣擰幹後穿上。
女子一襲紅色羅裙從大石後走出,張坷垃眼前一亮,驚為仙人,這位姐姐猶如出水芙蓉般的美麗,真乃是“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他想不到這麼美麗的女子緣何淪落到如此。
此女名叫喬月兒,是洛陽城的名伶。
喬月兒是一個棄兒,剛出生就被父母遺棄。養父母家沒有孩子,他們撿到她時是一個月明之夜,就取名月兒,養父姓喬,大家都叫她喬月兒。
養父母家中並不富裕,月兒的幼年也算平安順遂。她六歲那年,養母有孕,生一子。自此養父母改變了對月兒的態度,甚至當她為累贅,常常打罵,家裏的髒活累活都讓她幹,好吃的留給幼弟,她隻能吃殘羹冷炙。
喬月兒九歲那年,因家中貧寒,養父母常長籲短歎,悔不該當初把月兒撿來,多了一張嘴吃飯,養大了嫁與旁人,白白浪費糧食。此時喬月兒才知自己的身世。
這日,養母給月兒做了一身新衣,洗了頭和臉,說要帶她去走親戚。養父把她帶到了繡春樓,老鴇史氏是個中年婦人,她上下打量喬月兒幾番,把養父拉到一邊,兩人討價還價,養父拿著老鴇給的銀子離開了,月兒又哭又鬧,追趕養父,史氏冷言冷語道:“你已經被賣給繡春樓了。”
月兒得知養父母已將她賣掉,不再哭鬧,低眉順目,乖巧地跟著史氏。史氏喜她聰明伶俐,心思通透。又將喬月兒仔仔細細拾掇一番,隻見她姿色美豔,長得眉眼如畫,通體雪豔,是個美人胚子。決計從小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是繡春樓的搖錢樹。
此後,史氏先派人教她女學,十歲那年,喬月兒詩詞歌賦話本都認識。再請洛陽大家教她彈琴吹簫、吟詩作對、繪畫寫字。史氏親自教她梳頭勻臉、點腮畫眉。
十二歲時,喬月兒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打雙陸、抹骨牌無不精通。
十五歲時,喬月兒就描眉畫眼,傅粉施朱,品竹彈絲,女紅針指,描鸞繡鳳,讀書識字,精通琵琶,能歌善舞,琴棋書畫,千家詞曲,多才多藝,無所不通。此時她已格外美豔俏麗,粉水如渠,嗬氣成雲,老鴇史氏甚是抬舉,給她金銀首飾、雲鬟珠翠,梳妝打扮,歌舞侍人。
十六歲時,喬月兒出落得臉襯桃花,眉彎新月,貌美無雙,又學會吹笙歌舞的技藝,“忽聞下界笙簫曲,斜倚紅鸞笑不休。”大戶公子哥兒,名公居卿,富商大賈見她姿色妖豔,聰明伶俐,更是趨之若鶩,踏破繡春樓門檻。喬月兒洞房日日換新郎,成為洛陽城的第一名伶。洛陽城達官貴人都知道“夜深人靜伴月兒,如在廣寒宮裏宿。”將喬月兒比作廣寒宮的嫦娥。洛陽民間更稱喬月兒為“俏月娥”。
年複一年,喬月兒精通五音,熟悉六律,每日畫著竹,撫著琴,唱著“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消遣時光,在捧著盛滿酒的金樽中借酒消愁。心裏卻知紅顏美色終會衰褪,光彩不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