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坷垃和石改生來到了石家鋪,他要召集那些失田農戶,讓石改生挨家挨戶去找人。
東邊人家說道:“哪兒來的楊大俠,一個來路不明的人,有何能耐幫我們去州府告狀?該不會是官府的圈套吧。”
西邊人家說道:“楊大俠何許人,他有何企圖?我們自己告狀都贏不了,他一個過路人,與我們非親非故,一聽就是說大話之人。”
南邊人家說道:“什麼楊大俠,肯定是個江湖騙子,隻有你這娃娃才相信他的鬼話。”
北邊人家說道:“一個遊走江湖的義士,能鬥得過曹天霸和孫縣令?除非他是朝廷派來的,否則他走了,我們這些人都得死!”
石改生跑了半晌,一個人也沒找來,他把大家說的話複述給張坷垃,張坷垃並不氣餒,他理解村民們都讓官府嚇怕了。在他們心裏,整個縣城都是曹天霸和孫縣令的天下,得罪了這兩人就隻有死路一條。
由石改生領著,張坷垃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地勸說,大家終於同意傍晚到石改生家集會。到了晚上,三十多戶的當家人果然來到石改生家,張坷垃闡述了該如何去州府衙門告狀:
有人不解我為何幫助你們?我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無田無產。雖浪跡江湖,但我擇善人而交,擇聖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你們都是善良的窮苦人,我願意和你們結交,你們有難我就得幫。
要想告贏曹天霸,必須做到兩點:第一,大家要堅信自己是受害者,不是無理取鬧。擰成一股繩才能堅韌不拔,三十多戶人家一起走,繞過清平縣,直接去陳州告狀。
第二,曹天霸不是在拯救你們的性命,而是為了霸占你們的田產。大災之年,他高抬糧價,用一升糧食換走你們五畝良田,這是落井下石,雖然你們都在契約上按了手印,並加蓋了官府印押,但這不屬於雙方自願,而是在你們為難之際,他趁人之危。請求陳州太守廢除不合理契約,重新議價,你們願意照價賠償,要回自己的土地。
隻要大家遵循這兩點,官司一定能贏。知州太守和縣令不同,知州太守管轄幾個縣,他要考慮幾縣百姓的民生和民意。你們這麼多人都失去了土地,耕無田,食無糧,這就是民生問題。如果知州太守坐視不管,他就會失去民意,丟失民心,動搖了朝廷,從而烏紗帽不保。
張坷垃的一番言語讓村民們如撥雲見日,三十多家失田者躍躍欲試,一致讚同繞過清平縣,去陳州喊冤。
張坷垃為他們寫好了狀子,眾人均在狀子上簽字畫押。
張坷垃道:“最好天不亮就出發,以免走漏風聲,出不了清平縣。我明白大家現在都是食不果腹,去陳州一路上的食宿由我承擔。”
一幹人等來到陳州府衙前,把門外的大鼓擂得震天響。太守升堂,三十多名喊冤者齊刷刷跪在大堂上,太守斷過無數案子,還是頭一遭遇到三十多人一起告狀的,他多少有些震驚。
知州太守敲擊驚堂木:“喊冤者都是何人?有何冤情,一一到來。”
石改生遞上狀子,率先述說冤情:
太守大老爺在上,小民石改生,清平縣石家鋪人,狀告清平縣曹天霸。三年前大災荒之時,曹天霸高抬糧食價格,趁農戶饑餓之時,用一升糧食換五畝耕田的手段,換走了石家鋪二百多畝良田。我家的十畝田隻換了二升小米。大災過後,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隻得流離失所。
我父親石柱帶領幾位失田農戶去清平縣衙告狀,要求縣裏重新議價,返還農戶部分土地。孫縣令以石柱帶領農戶暴動為由,將他關進了大牢,我父親石柱已被下獄兩年,至今未被放出。
請大老爺為民做主,廢除我等在危難之時簽訂的不合理契約,重新議價,歸還石家鋪農戶所失耕田,放我父親出獄。
其餘三十多人口徑一致,要求廢除不合理契約,重新議價,歸還耕種農田。
陳州太守覺得事態嚴重,三年前中原大災荒,還不知有多少類似石家鋪的農戶失去了土地?對那些趁著災荒發財的投機分子一定要嚴懲,否則民心不穩,天下大亂,身為一知州太守,管轄幾個縣的民眾,絕不能在自己轄區內引起騷亂。
太守宣布:“爾等所述冤情皆已記錄在案,本太守定會秉公審理,明日派官員去清平縣巡查,如爾等所述屬實,本太守會給你們一個交待,你等眾人先回石家鋪等待,在結果未出之前,不得再惹出事端。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