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張坷垃一戰揚名(1 / 3)

話說伏牛鎮有一古姓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古石滾,二哥古石頭,小妹古花兒,古母守寡養大了三個孩子甚是不易。金兵襲劫伏牛鎮時,兄弟倆去山裏砍柴,等他們回到家,家內一片狼藉,母親和小妹都倒在血泊中,母親還被砍掉了一條手臂。原來那日金兵進了古家,看到了花兒一般的小妹,扛起就走,古母伸手去搶女兒,金兵先砍掉了她抓向女兒的手臂,再一刀捅死古母。古花兒見母親被殺,抓向金兵的雙眼,金兵大怒,又砍死了小妹。

古家兄弟埋葬了母親和小妹後,提著砍柴刀欲闖金兵大營。一個幸存的老者勸阻他們道:“你們兄弟倆去闖營,就是白白送死,何不投奔義軍,沒有義軍冒死相救,我們全鎮人早已被殺光了。”

古石滾和古石頭兄弟倆輾轉找到義軍駐地,講明了家仇,願加入義軍殺敵報仇。張坷垃表示歡迎,並讓他們回伏牛鎮說服幸存下來的人,義軍要為大家報仇,但需要他們的幫助。

古石滾回到鎮上,召來百餘名幸存下來的人,他們均已家破人亡,願意加入義軍,聽從調遣。張坷垃讓他們秘密準備鑼鼓和火把,進山扒掉那些戰死的金兵衣服。備齊後在義軍駐地集結。

半個月後,這晚三更天,烏雲遮星月,天色漆黑一團,汝州城東門巡邏的金兵突聞鑼鼓陣陣,馬蹄踏踏。然後戰火通明。一隊義軍如天兵天將向他們砍來,巡邏兵連滾帶爬的回去報信。

金骨鐸聽聞,讓人在中軍帳擂起戰鼓,將士們緊急披掛。月黑風高夜,騎兵不宜出動,金骨鐸派一萬歩卒出東門迎敵。萬名歩卒剛派出,西門又聽鑼鼓響,喊殺聲震天,金骨鐸大驚,難道東京的宗澤打來了?他遂命另一萬歩卒出西門迎敵。

金骨鐸在帳內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心神不寧,感到似有大事要發生,應該是東京派大軍來襲,他不停地派人去東門和西門打探軍情,帳中隻留下十幾名護衛。這時賬外一隊金兵跑來,金骨鐸忙上前去詢問消息,他誤以為是自己派去打探消息的人。

隻見隊列分開,張坷垃從中走出,一將當先,十分威武。他身穿黑衣,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似從天而降,揮刀砍來,金骨鐸人頭落地。

翌日,金骨鐸的人頭掛在了汝州城樓上。張坷垃的壯舉,傳遍了黃河以西,周圍百姓紛紛投奔,西河義軍很快超過了兩萬人。

金骨鐸死後,完顏宗翰震怒,派右監軍金骨舍(完顏希尹),帶領五萬大軍增援汝州。金骨舍乃金骨鐸的異母兄弟,他誓要消滅張坷垃的西河義軍,為金骨鐸報仇。

整合汝州人馬,金骨舍統領八萬金軍,在汝州城安下營盤,準備圍剿西河義軍。金骨舍熟悉漢文化,對宋朝的圖籍、兵法很有研究。

他派探子出去抓捕山民,終於打探到西河義軍的駐紮地,隨即點兵四萬,兵分四路,包圍西河義軍。張坷垃和兩萬義軍陷入包圍圈,眼看金兵就要逼近,千鈞一發之際,已加入義軍的古石滾,古石頭兄弟挺身而出,他們偽裝成砍柴的山民,背著樹枝,從山裏走出,對領兵的金將說他們知道義軍的藏身之地。

金兵對這兩個剛從山裏出來的兄弟並不疑心,跟隨著來到對麵山頂一處懸崖,古石滾和古石頭兄弟二人,每人抱著一個金兵跳下懸崖,金軍這時方知上當,張坷垃率大軍趁機突圍。

多年之後,人們凡在伏牛山脈遇到石滾子,都叫它“穀”石滾。

越來越多的百姓自發地加入和保護義軍,張坷垃帶領義軍與金骨舍展開了數次戰役,金骨舍的大軍被張坷垃拖在了汝州,不能寸進。

呂大丞等還編了些張坷垃的傳說,夜間張貼在各鄉鎮內,說張坷垃受路吾獸神保護,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奮勇殺敵,擊退金兵。

民間關於張坷垃的傳說更多、更神奇,連孩童都唱著關於張坷垃的歌謠:

“萬眾人齊心,

趕走匈奴人。

收拾舊河山,

跟隨張將軍。”

對張坷垃的稱呼也從“張首領”變成了“張將軍”。

西河義軍走到哪裏,百姓踴躍捐糧捐物。張坷垃軍紀嚴明,不拿不搶。因金軍入侵,各地也有些惡霸盜賊,搶奪百姓。張坷垃下令捕殺了幾個盜賊,讓百姓得以安寧。並攻打了幾個占山為王的匪寇,將他們全部招降,也有一些流寇主動來投,西河義軍也迅速發展到了七萬人。

金骨舍久與張坷垃相峙不下,大軍的糧餉也是很大的負擔,他不斷的派金軍襲殺周圍百姓搶糧搶物。

張坷垃決定與金骨舍展開一次生死大決戰。

經過對伏牛鎮旁邊的山勢、河流和道路反複考證,多次演練,張坷垃進行了周密的策劃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