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夜晚,晴天、陰天,總能見到他們。青銅一身泥水,葵花也會一身泥水。

兩個小人兒在田野上的走動、嬉鬧,會不時地使大麥地人的心裏蕩起微微的波瀾。那波瀾一圈一圈地蕩開去,心便濕潤起來,溫暖起來,純淨與柔和起來。

深秋,天光地淨。

野了一個夏天的孩子們,忽然想起,再過幾天,就要開學了,就更加發瘋一般地玩耍著。

大人們已開始在心裏盤算著孩子開學後所需要的各種費用。雖然數目不大,但對大麥村的大多數人家來說,卻是一筆非同小可的開支。大麥地的孩子,有到了上學年齡就準時上學的,也有的到了上學年齡卻還在校外遊蕩的。那是因為家裏一時拿不出錢來。大人們想:就再等一年吧,反正就是為了識幾個字,認識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就依然讓那孩子一邊空玩,一邊打豬草或放羊放鴨。有些孩子耽誤了一年又一年,都到了十歲、十幾歲了,眼看著再不上學實在不能再上學,這才咬咬牙,讓孩子上學去。因此,在大麥地小學,一個班上的孩子,年齡卻很懸殊,走出來,大大小小的,高高矮矮的,若站一條隊伍,特別的不整齊。還有些人家幹脆就不讓孩子上學了。也有一些延誤了幾年的孩子,大人本有心讓他上學的,他自己卻又不願意了。他覺得自己都長那麼高了,還與那些小不點混在一起讀一年級,覺得實在不好意思。大人們說:“長大了,可別怪家裏沒有讓你念書。”也就由那孩子自己去決定他的前途了。上了學的,也有讀不安穩的——欠學費,學校在不停地催要。若多少次點名之後,還不能將所欠的學費交齊,老師就會對那孩子說:“搬了你的凳子,回家去吧。”那孩子就在無數雙目光下,搬了凳子,哭哭啼啼地回家去了。也許,他因為補交了學費還會再回來讀書,也許就永遠不再回來了。

這些天,青銅家的大人們,每天夜裏都睡不好覺。沉重的心思,壓迫著他們。家裏原先是準備了一筆錢的,那是讓青銅進城裏聾啞學校讀書用的。青銅已經十一歲了,不能再不去讀書了。城裏有個遠房親戚,答應青銅可以吃住他家。可葵花已經七歲,也到了上學年齡了。這裏人家,有些孩子,五歲就上學了。說什麼,也得讓葵花上學去。

爸爸媽媽將裝錢的木盒端了出來。這些錢是一隻隻雞蛋換來的,是一條條魚換來的,是一籃籃蔬菜換來的,是從他們嘴裏一口一口省下來的。他們將錢倒出來,數了又數,算了又算,怎麼也不夠供兩個孩子同時上學。望著這一堆零碎的、散發著汗味的錢,爸爸媽媽一籌莫展。

媽媽說:“把幾隻雞賣了吧。”

爸爸說:“也隻有賣了。”

奶奶說:“雞正下蛋呢。賣了也不夠。再說,這家裏以後用錢,就靠這幾隻雞下蛋了。”

白天、夜晚,晴天、陰天,總能見到他們。青銅一身泥水,葵花也會一身泥水。

兩個小人兒在田野上的走動、嬉鬧,會不時地使大麥地人的心裏蕩起微微的波瀾。那波瀾一圈一圈地蕩開去,心便濕潤起來,溫暖起來,純淨與柔和起來。

深秋,天光地淨。

野了一個夏天的孩子們,忽然想起,再過幾天,就要開學了,就更加發瘋一般地玩耍著。

大人們已開始在心裏盤算著孩子開學後所需要的各種費用。雖然數目不大,但對大麥村的大多數人家來說,卻是一筆非同小可的開支。大麥地的孩子,有到了上學年齡就準時上學的,也有的到了上學年齡卻還在校外遊蕩的。那是因為家裏一時拿不出錢來。大人們想:就再等一年吧,反正就是為了識幾個字,認識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就依然讓那孩子一邊空玩,一邊打豬草或放羊放鴨。有些孩子耽誤了一年又一年,都到了十歲、十幾歲了,眼看著再不上學實在不能再上學,這才咬咬牙,讓孩子上學去。因此,在大麥地小學,一個班上的孩子,年齡卻很懸殊,走出來,大大小小的,高高矮矮的,若站一條隊伍,特別的不整齊。還有些人家幹脆就不讓孩子上學了。也有一些延誤了幾年的孩子,大人本有心讓他上學的,他自己卻又不願意了。他覺得自己都長那麼高了,還與那些小不點混在一起讀一年級,覺得實在不好意思。大人們說:“長大了,可別怪家裏沒有讓你念書。”也就由那孩子自己去決定他的前途了。上了學的,也有讀不安穩的——欠學費,學校在不停地催要。若多少次點名之後,還不能將所欠的學費交齊,老師就會對那孩子說:“搬了你的凳子,回家去吧。”那孩子就在無數雙目光下,搬了凳子,哭哭啼啼地回家去了。也許,他因為補交了學費還會再回來讀書,也許就永遠不再回來了。

這些天,青銅家的大人們,每天夜裏都睡不好覺。沉重的心思,壓迫著他們。家裏原先是準備了一筆錢的,那是讓青銅進城裏聾啞學校讀書用的。青銅已經十一歲了,不能再不去讀書了。城裏有個遠房親戚,答應青銅可以吃住他家。可葵花已經七歲,也到了上學年齡了。這裏人家,有些孩子,五歲就上學了。說什麼,也得讓葵花上學去。

爸爸媽媽將裝錢的木盒端了出來。這些錢是一隻隻雞蛋換來的,是一條條魚換來的,是一籃籃蔬菜換來的,是從他們嘴裏一口一口省下來的。他們將錢倒出來,數了又數,算了又算,怎麼也不夠供兩個孩子同時上學。望著這一堆零碎的、散發著汗味的錢,爸爸媽媽一籌莫展。

媽媽說:“把幾隻雞賣了吧。”

爸爸說:“也隻有賣了。”

奶奶說:“雞正下蛋呢。賣了也不夠。再說,這家裏以後用錢,就靠這幾隻雞下蛋了。”

媽媽說:“跟人家借吧。”

爸爸說:“誰家也不富裕,又正是要錢用的時候。”

奶奶說:“從明日起,隔十天給孩子們吃一頓幹飯。把省下的糧食賣掉換些錢吧。”

可是,所有這些辦法即使都用上,還是湊不齊兩個孩子的讀書費用。商量來商量去,還是一個結論:今年隻能供一人去上學。那麼是讓青銅上學還是讓葵花上學呢?這使他們感到十分為難。思前想後,最終決定:今年先讓葵花上學。理由是:青銅是個啞巴,念不念書,兩可;再說,反正已經耽誤了,索性再耽誤一年兩年的,等家景好些,再讓他去讀吧,一個啞巴,能識得幾個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