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開得勝,所向披靡,李密的事業達到了一個高峰。
經過翟讓的提議,眾人一致推舉李密當盟主,尊號魏公。
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大勝的第八天,李密設立高壇,當日即位,改稱魏公元年,宣布大赦,魏公府設立“三司”“六衛”,任命翟讓為上柱國、司徒,封東郡公。
自此趙魏地區以南,江淮以北起義軍紛紛響應李密,宣布接受李密的領導,李密設立《百營名冊》,做遙控統製,這些起義軍都相當於李密旗下的加盟店。
在糧食的召喚以及李密人格魅力的影響下,各地的變民絡繹不絕的前往投奔,李密的直營店部眾多達數十萬,場麵宏大,規模驚人。
形勢還在發展,利好還在繼續,李密再接再厲策反了原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
裴仁基原本一心一意為隋朝效力,在軍中很得軍心,每次的戰利品全部賞賜給士兵,然而即使裴仁基很得軍心,他還是受到掣肘,因為皇帝還給他配備有監軍禦史,這個監軍禦史叫蕭懷靜。
蕭懷靜的任務不是打仗,而是監督裴仁基,然後直接向皇上彙報,有了這層關係,兩人的關係自然不會好,而現在裴仁基又有更大的把柄落在了蕭懷靜手裏,這個把柄就是沒有按時出兵。
按照當初與虎賁郎將劉長恭的約定,裴仁基應該在二月十一日一早抵達洛口倉攻擊李密部隊,然而他卻沒有按時抵達,等他快到洛口倉的時候劉長恭的部隊已經崩潰,因此裴仁基的部隊沒有參戰就調頭回來了,這樣裴仁基就成了一個有罪之人,隻要蕭懷靜的報告送上去,裴仁基這輩子就算完了。
經過兒子和部屬的勸告,再加上當年楊積善和斛斯政受酷刑的景象不斷浮現在他的麵前,一咬牙,一跺腳,裴仁基殺了蕭懷靜,降了!
得到了裴仁基,李密隨後又得到了兩員猛將,一個叫秦叔寶,一個叫程咬金(程知節),這兩個人都成為李密的驃騎將軍,同另外兩個驃騎將軍一起,四個驃騎將軍總計率領八千壯士,這八千人是李密的親兵,稱之為“內軍”。對於這八千人的戰鬥力,李密還是很低調的,隻是經常說,“此八千人足當百萬”。(這就是八千個蘭博)
兵多了,將廣了,李密的膽也壯了,那個曾經啃過樹皮步履維艱的逃犯不見了,重新站在世人麵前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元帥。
以前的李密曾被皇帝楊廣趕出了親兵衛隊,現在的李密則要跟皇帝叫板了。在他授意下,幕僚祖君彥寫出了《為李密討隋檄文》,檄文洋洋灑灑,曆數隋室皇帝十大罪,從楊堅一直罵到楊廣,酣暢淋漓,痛快之至,可以說楊廣的名聲主要被李密給敗壞的。
檄文中有一句,“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就是成語“罄竹難書”的由來。
公平的說,《為李密討隋檄文》的攻擊力要遠遠高於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隻不過後者簡短而且更加優美一些,尤其是那一句,“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讓被討伐的武則天都擊節叫好,連連稱駱賓王是人才,看來好文章還是很有市場的,無論閱讀者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敵人。
檄文發了,皇帝罵了,李密拉開架勢要與隋室決裂,隋朝的上空,風起雲湧。
生逢亂世,疑問連連,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疑惑,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