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棋不定的竇建德聽從了部將的建議,反而將堅持己見的淩敬趕出了大營,好好一匹千裏馬就被竇建德如此錯過!
其實在趕走淩敬之後,竇建德還有補救的機會,這個機會來自他的發妻曹皇後!
曹皇後與淩敬一樣,同樣主張竇建德出奇兵深入太行,而此時東突厥與唐朝摩擦已起,唐軍必定回軍自救,屆時洛陽之圍自解,而竇建德又可占據河東之地。
然而曹皇後的話,竇建德也沒有聽進去,他把這些話當成了婦人之見,最後一次出奇兵的機會也被他錯過了,這樣固執,佛祖也沒有辦法了!
其實竇建德並不是不想西出奇兵,而是他一直在內心中要求自己遵守對王世充的承諾。在他看來,既然已經承諾救援王世充,那麼救人必須救到底,眼下撤軍西去就是畏懼敵人,不受信義,而信義二字對竇建德一生太重要了!
想想當年竇建德的起兵,其實也跟信義不無關係!他包庇孫安祖助其起兵是因為信義,他所在街道不被盜賊搶掠也是因為信義,他最終被地方官員猜忌私通盜匪也是因為結交廣泛、名聲在外。可以說信義是竇建德一生的信條,也是他人生夢想的助推器,他甚至把這兩個字看的比生命都重要。現在,為了之前並不守信的王世充,竇建德卻還在心中不斷重複著那兩個字:信義!
性格決定命運,此言不虛!
下定了死磕的決心,竇建德開始尋找決戰的機會,很快他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唐軍經常將戰馬拉到黃河以北放牧。
到黃河以北放牧意味著什麼呢?莫非意味著唐軍喂馬的草料已經吃光?很有可能!
有時候曆史是搞笑的,竇建德自以為重大的發現,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理由,此時的唐軍糧草依然充足,把戰馬放到黃河以北放牧完全隻是隨意的行為,跟心情有關,跟草料無關!
然而竇建德卻就此開始醞釀與唐軍的決戰,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李世民的耳朵裏,李世民當即下令,再送一千匹戰馬去黃河以北放牧!這就等於給竇建德急於決戰的心又加了一把火!
公元621年五月二日,竇建德全軍自板渚逼近牛口築營列陣,北到黃河,西到汜水,南到鵲山,連綿二十裏,隨著戰鼓聲向前推進!
在激情的戰鼓聲中,竇建德心中激情澎湃,他等待這一天已經等待很久了,他要想李世民證明,竇建德才是天下真正的王者。然而,在激動之餘,竇建德突然想起了之前在軍中傳誦的一句童謠,童謠曰:“豆入牛口,勢不得久。”
童言無忌,本是牛吃豆的順口溜,此時卻讓竇建德有了一絲隱隱的擔憂,“豆入牛口”,我竇建德正在牛口築營作戰,莫非昭示此戰不利?不會的,不會的!
曆史,很多時候一語成讖!
伴隨著竇建德的鼓點,李世民率領眾將登上高岡眺望,看著竇建德的陣勢,李世民的腦海中飛速的閃現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對付竇建德,恰恰用得上這三鼓之法。
李世民謂諸將曰:“賊起山東,未見大敵。今度險而囂,是無政令;逼城而陣,有輕我心。我按兵不出,彼乃氣衰,陣久卒饑,必將自退,追而擊之,無往不克。吾與公等約,必以午時後破之。”
要說竇建德也是個好事之人,大戰當前,他還沒有忘了先一道開胃小菜。
竇建德派使節跟李世民說,“大戰在即,不妨先玩上一把小的,雙方各出數百人,先來場遊戲!”
李世民派出破壞糧道高手王君廓,率領長矛軍二百人與竇建德所部群挑,結果這一次群挑基本平分秋色,看來竇建德手下的兵也不是吃素的。
雙方群跳完,又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竇建德屬下的王琬騎著當年楊廣的青毛馬進入陣前,渾身上下從鎧甲到馬鮮明亮麗,明白人知道他是來打仗的,不明白的還以為他是來走馬步的!
看著青毛馬,李世民不經意說了一句:好馬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尉遲敬德一探頭,“殿下是看上這匹馬了?稍等片刻,我這就去搶過來!”李世民連忙擺手阻攔,“算了,算了,怎麼能因為一匹罵折損大將呢?”
盡管李世民一再阻攔,尉遲敬德就是跟那匹馬叫上勁了,喊上兩個騎兵將領,三個人一起就衝著王琬衝了過去,上去也不廢話,將王琬拽落馬下,生擒製服,拉住青毛馬韁繩,牽馬就走,如入無人之境,三國趙雲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尉遲敬德也不含糊,百萬軍中搶人家馬匹!
搶完了這匹馬,李世民下令,將黃河以北放牧的馬牽回,不會再裝模作樣吃草了,回來幹活吧!
此時竇建德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了,從早上七點一直列陣站到了下午一點,士兵們又累又餓又渴,紛紛坐在地上休息,有的則在四處搶水,躁動跡象非常明顯!李世民交給宇文士及三百騎兵命令從竇建德陣地西端向南狂奔,如果對方紋絲不動馬上回軍,如果對方有騷動就地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