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臉上浮現了得意的笑容。
小周的問題是什麼?他有一個貪心的客戶,因為貪心,所以拖賬,如果想要成功地收回賬款,小周必須先從人性的貪婪麵著手。
任何問題的答案,都隱藏在問題之中。沒有人可以處理一個自己不知道是什麼問題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深入了解。
如果對方是一個貪心的人,你就必須誘之以利;如果問題隻是來自於誤解,你便可以釜底抽薪。
當你了解了問題的症結在哪裏,你便可以得知該從哪裏下手。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有的隻是你不了解的問題。
【沒有溝通不了的事】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種意識,人和人不同的思想意識構成了紛繁美麗的世界。同時,也正是由於陣線不同,團體與團體之間,人和人之間,不可能永遠保持一致,難免會出現意見相左,會出現誤會與爭執,但關鍵在於你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
爭執大多始於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一句笑話,一個臉色,一篇文章,一封書信,一道傳聞,一件用具等等都可以成為產生誤會的原因。
有些爭執初時不深,若未及時消除,可能會隨著時間的加長而裂痕愈益增大,誤會愈益加深。有的因誤會加深而成為仇敵。
人生在世,精神的愉快勝過一切,而和諧美好的人際關係無疑是構成心情愉快的重要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有些人際關係是無法達到和諧的。但是誤會則使本可以做到和諧或本來是和諧的關係,隻因理解和認識的誤會而形成人際關係中的遺憾。所以說,它比直接的、不良的人際關係更多一層痛苦。它是對美好關係的破壞。這種破壞並非主觀的、有意識的、故意的,而隻是因為互相的隔膜、意識的不可通性、感情的客觀障礙所致。
爭執既已形成,不論是你遭到了誤解或你可能正在誤解別人,唯有互相疏通才能達到理解,使誤會消除。
通常,人際關係中容易產生爭執的是這樣一些人:交談交往極少者,互不了解個性者,性格內向者,個性特別者,自視清高者,狂妄傲慢者,神經過敏者,常信口開河者,愛挑剔小節者等。
與上述這些人交往,不論是初次的或多次的,你都要注意你的言行是否容易產生歧義,是否可能遭到誤解。或者你是否對他存有偏見和誤會。
任何人都有他獨立經營著的那一片小小的天地,形成他之所思、他之所言、他之所行,形成他自己的特色,或呈開放張揚的狀態,可以隨時接納所有的人,或呈封閉壓抑的狀態,這是不好交際、不善交際、不易交際的人。與人交往首先得啟開那扇封閉的門,待你走進去後才能發現其真正的思想。否則,你隻能在門外與之交往,這時,各種各樣的誤會都可能產生。
我們都知道,林黛玉是個特別難打交道的人,隨便一句話中的一個用詞不妥都有可能得罪她,她發脾氣,你還不知道所為何事。生活中這樣的女性並非罕見。
如果你已經自覺意識到遭到了誤解,最簡便直接的辦法當然是直接與誤解你的人解釋交流,推心置腹,真誠相見,不要擱在胸中,更不要猶豫猜忌。你可以借一次家宴、一場舞會、一次公關活動、一次約會或一個電話互訴衷腸,以你心換他心,以他心換你心。疙瘩解開,冰消雪融,重歸於好。
可能你和對方沒有這種直接交流的機會,或者你覺得直接解釋交流的方式有些難為情,那麼你可以用書信的方式,詳盡地闡明自己,也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
如果對方對你誤解太深,已經對你形成偏見,乃至於把你視同仇敵,那麼,消除誤解當然要困難許多。一是要有恰當的方式,二是要有一定的時間。你首先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動用和對方親近的人,讓他在你們中間做橋梁、做媒介,把對方的怨氣和意見,把你的誠意、你的本心都通過這位中間人在雙方間予以傳達疏導。傳達疏導到一定時機,你們就可以發展到直接解釋交流了。
天下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沒有打不破的堅冰,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當你受到誤解的時候,誤不在你而在於對方,但你對對方之誤卻能夠寬容大度不予計較,反倒主動地想法去消除對方之誤,此為君子度量。
當你受到誤解的時候,如果你對對方之誤厭惡憎恨,壓根兒不想去消除它,更不願主動去做疏通工作,以為那樣做是降低了身份,丟了自己的麵子,損傷了人格,此為小人之心。
聖人說:“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承擔全國的屈辱,才算得上是國家的君主。如果你在小小的人際關係圈內也受不得絲毫委屈,吃不得半點虧,頭低不下一毫,話多不得半句,那你就該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度日了。
避免爭執的另一重要建議是回避頂撞或辯論。當你將要陷入頂撞式的辯論漩渦裏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繞開漩渦,避免爭論。你不可能指望僅僅以搖唇鼓舌的口頭之爭來改變對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見。把細枝末節的小事當作天大的原則問題來加以辯論,是因為我們堅持成見的緣故。隻要你爭勝好鬥,喋喋不休,堅持爭論到最後一句話,就可以體驗到辯論的“勝利”,可是,這種勝利不過是廉價的、空洞的虛榮心的產物,它的結果隻會引發對方怨恨的加劇。
誰能夠克服喜好爭論的弱點,誰就能在社交中獲得成功。
在爭論中可能你有理,也可能以雄辯取勝,但想憑此改變別人的主意,你就大錯特錯了。
日常工作中容易發生爭執,有時搞得不歡而散甚至使雙方結下芥蒂。人是有記憶的,發生了衝突或爭吵之後,無論怎樣妥善地處理與總會在心理與感情上蒙上一層陰影,為日後的相處帶來障礙。最好的辦法,還是盡量避免它。
我們常用這麼一句話來排解爭吵者之間的過激情緒:有話好好說。這是很有道理的。爭吵者往往犯三個錯誤:第一,沒有明確而清楚地說明自己的想法,話語含糊,不坦白;第二,措辭激烈、專斷,沒有商量餘地;第三,不願意以尊重態度聆聽對方的意見。有一個調查說明,在承認自己容易與人爭吵的人中,絕大多數說自己個性太強,也就是不善於克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