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傳檄而定的代價!(1 / 2)

兩淮的戰事雖然很快結束,但戰前準備時間卻是拖了老長。

五十萬明軍齊聚兩淮,數月間,兩淮地區的生產生活,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不少兩淮百姓,家中早已沒有了餘糧。

若不是兩淮向來富庶,民間蘊藏的財富頗為豐富,不定都要出現人相食的悲慘局麵。

漢軍在結束兩淮戰事之後,給兩淮百姓分發救濟糧的行為,不知道拯救了多少準備賣兒賣女的人家。

吳秀才畢竟是秀才,和普通人比起來,算是家底殷實的,家裏的生活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不至於賣兒賣女。

隻不過家中存糧也不多了,再加上吳秀才現在在為漢軍做事,便也領到了這麼一份救濟糧。

量不多,也就二十斤,還都是陳糧雜糧。

但對於很多窮苦人家來,也足夠救命了。

熬粥熬的稀點,再摻點樹皮野菜,這二十斤雜糧,夠一家五口人七八嚼用。

當然,也隻是餓不死,想要吃飽,光靠救濟糧可不夠!

不過,除去發放救濟糧外,漢軍還一如既往,在兩淮開始了以工代賑。

隻要肯跟著漢軍幹活,大概還是能夠養家糊口的。

反正漢軍目前手頭並不缺糧食,為了確保兩淮當地的民生,開始以工代賑那是應有之意。

吳秀才也是在淮安城內的情況穩定下來之後,被調去了民政方麵。

由於他投效的早,幾乎是淮安城內第一批投效大漢的人。

再加上其辦事得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淮安府衙辦事。

負責管理淮安城外的一處以工代賑的工地,定時定點保證質量的完成施工任務。

吳秀才在家休息了一日,便告別了家中的妻兒,前往了淮安城外的施工工地。

他作為大漢的基層官員,每旬隻有一日的假期。

所以哪怕是施工工地就在淮安城外不遠,吳秀才最起碼也是九不能回家了。

但吳秀才卻是樂在其中!

他作為一個讀書人,也是有治國齊家下平的傳統理念的。

原本在大明,他隻是一個秀才,不能做官,理念也隻能是理念,而無法真的去實現。

但現在他已經是大漢的官員了,哪怕現在還隻是基層官員,但他前麵的晉升道路是被打通的。

他相信遲早有一,自己能夠成為一國宰輔,輔佐君王,治平下。

吳秀才願意為了這個目標,而去努力!

……

漢軍自淮安出,一路南下。

於此同時,淮安之戰的最終結果,也是迅速傳遍了下。

五十萬明軍戰敗,整整三十萬大軍丟掉了手中的兵器,脫掉了盔甲,束手就擒,主動投降變成了漢軍的戰俘。

大明弘光皇帝,以及朝堂諸勳貴,內閣諸位成員,全部投降做了俘虜!

這一戰,敲響了大明的喪鍾!

在這一戰之前,雖然下人都已經有了要改朝換代了的共識,但誰也沒能想到,竟然會這麼快!

五十萬明軍,一戰盡沒!

也太不經事了!

位於運河下遊的揚州,很快便接到了淮安之戰最終結果的消息。

明軍的迅速戰敗,幾乎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太快!”

“敗的也太快了!”

杜家二老爺接過手中的消息,重重的歎了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