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雖然清軍走了,但蒙古諸部的日子也不好過。
漢軍抓住了機會,迅速掃蕩蒙古諸部駐地,打擊蒙古諸部的軍事力量。
搶占草原上的勢力空白區域!
以往漢人占據了草原,不能長久經營,那是因為草原無法農耕,不適合漢人生存。
但現在可不是了!
大漢的玉米,土豆,紅薯的培育計劃很成功,試驗證明,這些作物在草原上也是能種植的,並且產量不會低。
漢軍在打擊蒙古人的軍事力量的同時,開始在草原上鑄城。
用水泥,磚石,每個一段距離,修建一座要塞。
在草原上修出一條要塞為基點的鎖鏈,將草原鎖在大漢身上。
在漢軍的強力打擊下,開始有蒙古部落,主動向大漢表示臣服。
甚至有幾個所謂的大汗,台吉,向大漢上書請求冊封。
當然,也有蒙古人並不願意臣服於大漢,而是和遠遁漠北,或是和清軍一樣舉族西遷。
……
昭武三年年末,南京城中。
冬日的南京城很濕冷,但是今年冬,整個南京城裏的氣氛卻是一直都很熱烈。
甚至是熱烈的都沒降下去過!
滿清這個禍害了大明十幾年,最終導致大明亡國,大漢取而代之的異族政權西逃。
遼東一座座城池收複!
大漢收複河套,與草原上也是捷報頻傳。
大有一副封狼居胥,蠻夷北遁的意思。
北方的蠻夷被掃平,最起碼幾十年的時間內,大漢北方不會再有蠻夷為禍,整個大漢都是興奮且激動的。
不知道多長時間了,中原的漢民們,已經沒有享受過這種自家軍隊戰無不勝,蠻夷草寇皆是浮雲的爽快感了。
遼東和草原的捷報頻傳,使得漢軍的征兵工作,立馬變得火熱了起來。
因為在大漢百姓看來,既然北邊的滿清和蒙古都被朝廷大軍給解決了,那麼從現在開始,當兵就不算是什麼有危險的事情了。
百姓們也樂得讓自家孩子去當兵,去軍隊中漲漲見識去。
南京城,秦淮河上的一條畫舫內。
女校書穿著輕紗,翩翩起舞,身段誘人至極。
兩個中年男人相對而座,溫酒對飲,桌麵上還擺著幾碟菜,精致美味。
其中一人開口道。
“大哥,話,咱們家在草原上買地靠譜嗎?”
“朝廷在中原日報上,草原也能種莊稼,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咋就有點不相信呢,自古以來也沒聽過草原能種莊稼的啊!”
這是一個穿著華貴的中年男人,和他對麵的那人,在麵容上有幾分相似。
對麵那人沉吟一陣之後開口道。
“應該是真的,我今年去北方跑貨時,也見識過那些玉米紅薯土豆,在旱地上也能種,長勢很不錯。”
“既然朝廷敢在報紙上,草原上也能種莊稼,那便不會假了,新朝的信譽擺在那裏,不至於在這樣的事上,坑騙我們。”
話的是揚州杜家的家主,他對麵的,正是杜家二爺。
杜家家主沉吟一陣之後開口道。
“再了,草原上現在地價便宜,而關內朝廷又不讓土地買賣,咱們家想要買地,隻能去關外。”
“試一試吧,買上一片草場,若是種地不行,那便改為放牧。”
“我聽商業部的一個朋友,朝廷有意公開毛紡技術,到時候,以前不值一錢的羊毛,也要變成搶手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