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的午膳就在禦書房裏吃的。
他和鄭芝龍分餐而食,但都很樸素。
四菜一湯,一碗大米飯,葷素搭配的四個菜,營養均衡,但絕對算不上奢侈。
這樣的吃食對於皇帝來說,已經能夠算是寒酸了,一般的民間富商地主吃的都要比這好得多。
鄭芝龍有錢,山珍海味吃多了,吃起這簡單的食物來,倒是覺得別有一番味道。
當然,更重要的是皇帝賜宴所代表的態度,說明皇帝對他很是恩寵,這才是關鍵。
飯菜的分量剛剛好,吃完正好飽腹,又不至於吃撐。
劉易放下碗筷,明人送上茶水。
等劉易端起茶水抿了一口,鄭芝龍才端起茶杯喝了起來。
鄭芝龍告退離開,劉易端坐在禦案後,思慮著事情。
治河之事,最大的爭議在於大漢的財政能不能支持,而不是該不該治河。
再怎麼混蛋的人,也不能說黃河不該治!
誰要是這麼說,是要被黃河沿岸的百姓戳脊梁骨的,是要被遺臭萬年的。
劉易所思慮的,也是大漢的財政究竟能不能支持大漢朝廷完成治河工程。
如果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漢想要完成治河工程,其實是相當困難的。
即使是將將往後幾年的大漢財政收入的增幅給算進去,也是相當勉強。
可以說,隻要治河工程一開始,大漢的財政就算是能勉強支撐,也會變得捉襟見肘起來。
甚至是萬一出點什麼事情,出點什麼意外,大漢是沒有足夠的財政儲備,來進行應對的。
這是劉易所不願意麵對的。
對此,劉易也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
並且辦法還不少。
一是賦稅改革,他隻要把階梯征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稅種給整出來,並且實行下去。
大漢的財政收入將會蹭蹭蹭的往上漲,治河所需的花費,自然也就不是問題了。
二則是搞紙幣!
用大漢積攢的信譽和威望,來玩紙幣發行。
這個還有什麼是比印錢來錢更快的方法嗎?
當然沒有!
如果劉易想要做,以上兩點,他都能夠做到。
憑借現在大漢朝廷的信譽,他的權勢和威望,沒有什麼是他做不到的。
隻是影響可能會不太好!
稅製的事情,不光是印花稅,還是階梯征稅,還是個人所得稅,針對的都是有錢人,是權貴。
而現在大漢的有錢人和權貴們,多多少少都和勳貴們有所牽連。
這是不可避免的!
勳貴們跟著皇帝打天下,天下打完了,他們獲得功名利祿,獲得權力自是應該。
而商人權貴要做生意,自然離不開“權力”這兩個字,少不得要和當權者打交道。
所以,現在大漢的商人權貴們,多多少少和勳貴大臣有些關係。
劉易要割這些人的肉,和割勳貴的肉沒區別。
不過問題不大,劉易剛拿海外封國安撫完大漢的勳貴們,勳貴們不可能因為一些經濟利益,就和皇帝唱反調。
即使沒有海外封國的事情,很大概率也是沒人敢出來找死的。
劉易是開國皇帝,權力幾乎不受限製的開國皇帝,沒人敢忤逆他的!
此事雖然有阻力,但肯定能推行下去。
紙幣的事情,自然也可以做到。
大漢朝廷有足夠的儲備金銀,有足夠的信譽,印刷紙幣的防偽技術也是有的,大漢皇家科學院能夠拿得出來。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