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巡視!(1 / 2)

最先出現在所有人視線中的,是一杆代表了皇帝身份的織金龍纛大旗,以及禁衛軍團的軍旗。

整齊的踏步聲,正是護衛禦駕左右的禁衛軍團行進間發出的聲音。

在漫漫黃沙的席卷之中,護駕左右的禁衛軍團騎兵縱馬而來。

禦駕緩緩靠近西安城,西安附近的百姓自發前來迎駕,在官道兩側跪拜朝賀。

“吾等西安三司官員,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西安三司官員齊齊行禮。

“興!”

禦駕上傳來皇帝聲音。

在百姓的圍觀和朝拜中,皇帝的禦駕緩緩駛入了西安城,駐蹕在了前明的秦王宮內。

……

明末小冰河氣候頻發,陝西和河南是重災區。

幹旱,蝗災便是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一但起了大漢或是蝗災,便是赤地千裏的下場。

百姓無所食,自然變成了流民,然後變成了流寇。

這也是為什麼明末陝西和河南是流寇鬧騰的重災區的原因。

大漢成立以來,對陝西的治理是廢了不少心的。

一方麵是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水利,道路,鑄城等,用以消化土地安置不了的勞動力。

另一方麵就是對外移民了!

不管是向草原,還是去遼東,西域,反正就是對外移民。

自從大漢國勢定鼎,劉易便下令停止開荒,尤其是山陝等黃土高原上的省份,一律停止開荒。

非但要停止開荒,還要種植樹木,涵養水土,保護環境。

為將來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的沃土,而非荒漠。

所以,不能開荒,就隻能對外移民了。

反正大漢現在能夠移民的地方不少。

這些年下來,大漢移民草原和遼東以及西域的人口,山西陝西兩省便是主力。

越是窮的地方,越有向外擴張的動力。

但凡家鄉富足安穩,就憑中國人的鄉土情結,打死也不會願意外出移民的。

行宮內,劉易翻看著下麵遞上來的陝西一省耕地人口數據報告。

對比起前明來,大漢立國以來陝西的局勢很安穩,一但發生天災朝廷賑濟給力。

各種基礎設施修建工程,消化了大量的富餘勞動力。

整個陝西即使天災再嚴重,也沒有出現過流民。

隻是,陝西的局勢雖然穩定了,但是對比起前明來,人口數量卻是不增反減了。

大量的人口被遷移去草原,遼東,或是西域,朝鮮等地。

並且由於大規模的退耕還林,涵養水土保護環境,陝西的耕地麵積也減少了大概十分之一的樣子。

不少原來的耕地都變成了林地!

劉易之所以有心思保護環境,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漢現在不缺糧食了。

否則的話,填不飽肚子誰還管他娘的環境不環境。

一方麵大漢不斷的從海外往回購買糧食,整個南洋的安南,暹羅等產糧國現在都是大漢的糧倉。

再加上大漢對草原,對遼東以及南洋的開發。

大漢每年的糧產量比前明時期隻多不少!

這其中除去紅薯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推廣之外,就是遼東這個後世的北大倉的貢獻了。

劉易翻看完了耕地和人口報告,開口對著自己麵前的陝西三司官員說道。

“你們的工作做的還是很不錯的,朕很滿意,但還需要繼續努力,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