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進入了包頭城區,端坐在禦輦中,並沒有公開露麵。
因為他也害怕被刺殺!
大漢在草原上給很多人帶來福音是無可爭議的。
但也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大漢!
就比如說那些被大漢在草原上實行的新政,損害了切身利益的蒙古貴族們。
如果給他們一個刺殺劉易的機會,他們一定不會放棄。
現在包頭城區的街道上到處都是來接駕的百姓,場麵混亂,劉易絕對不會在這種情況下,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的。
就憑現在大漢民間的火器持有率,搞一隻火槍很難嗎?給火槍拉上膛線很難嗎?
就算是做不到這些,蒙古人中可不乏箭術精準者!
劉易可不想英年早逝。
謹慎一些也是應該的!
……
禦駕進入了包頭,然後便是開始視察。
先是官府府衙,然後是醫院,學校,圖書館等地方。
劉易都一一視察了一遍,接見官員,以及地方代表。
第二日,劉易帶人前往礦區視察。
包頭的建立,是以礦產業為支柱的,其他的都隻是陪襯。
來了一次包頭,劉易肯定得帶人去礦區視察一圈。
親自下礦不可能,危險性太高,劉易作為皇帝不能冒這個險,但帶人在礦區中溜達一圈,視察一下礦工的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
禦駕進入了礦區,礦區即使被特意打掃過一遍,也是到處都是黑乎乎的煤灰和礦渣。
一行人都帶著口罩,因為空氣中灰塵密度太大,吸入灰塵多了,將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劉易走在道路上,身旁是礦區的負責人,負責人給劉易講述著礦場內的相關製度,以及每年的鋼鐵煤炭產量。
“陛下,我礦區現在各種製度完備,礦工的工資福利也都有所,傷殘死亡撫恤也都能及時到位,員工的住房食宿等方麵,礦區也都有安排……”
中華傳統文化中,仁之一字,幾乎是普世價值。
把礦工往死裏用,是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的,不符合儒家倡導的仁義兩字。
一些私人的工礦主能夠把人不當人看,往死裏用。
但包頭的礦區是朝廷下轄的,類似於“國企”,朝廷是要臉的,不能真的把人往死裏用。
最起碼明麵上是不行的,至於說實際上究竟如何,就要看朝廷的監管力度了。
其實,如果隻看明麵上的製度,就會發現,現在礦區的各種礦工福利都是非常到位的。
但實際上執行的怎麼樣,礦區的相關官員肯定不會說,劉易也隻能是讓人去查才能知道結果。
負責人繼續開口說道。
“陛下,我包頭礦區隨著產業規模擴大,相關體係完備,產量一直都在節節攀升。”
“每年煤炭產量超過七十萬噸,能夠練出煉鋼所用的焦炭也超過二十萬噸。”
“還有就是鐵礦石產量,達到了每年四十萬噸的產量,鋼廠方麵,生鐵每年能產出十萬噸。”
“鋼材每年能產出七萬噸!”
“現在鋼廠已經開始大規模投產製造蒸汽火車所用鐵軌,以及各種五金製品,軍用鋼材等……”
“不論整個包頭,光是礦區,每年就能給朝廷提供財政稅收七百萬塊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