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我認知是人生成功的起點(2 / 3)

成功者背後的性格密碼性格是成功重要基礎

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上,中國籃球運動員姚明出任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幕式旗手。姚明之所以能夠擔此重任,除了他在賽場上的運動技能以及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外,更主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美國《體育畫報》把2003年稱為“姚明之年”;《時代》周刊的文章評論說:五年之後,姚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會超過“老虎”伍茲;日本媒體則感歎:姚明已經超過中田英壽,成為亞洲第一體育明星。

在一般人的眼裏,姚明因為出色的球技而在其所效力的休斯敦火箭隊占據了主力地位。但細心的球迷還會從球場上看到姚明的謙遜善良和他的執著:當隊友被對方撞倒時,他總是伸手將他們拉起;當隊友在罰籃時,無論投中還是不中,他也總是會向前一步擊掌鼓勵;火箭隊的老大弗朗西斯不斷喂球給姚明,給他展示才華的機會;因姚明的到來而失去主力中鋒位置的卡托,對當姚明的替補也是如此心甘情願。

正如火箭隊老板道森所說:“每個人都喜歡姚明。”姚明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僅是因為他在籃球領域所展現的才華,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也讓他與眾不同。每個人都對他產生好奇,有些美國普通老百姓說:“我不是球迷,但是我喜歡看姚明打比賽。”NBA曆史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這樣一位讓人著迷的球員了。

有記者曾經問過一些關注NBA的美國人,除了身高之外,姚明身上究竟有哪些東西讓他們如此著迷。紐約MSG電視台的體育播音員直言不諱地說,姚明的謙遜和無私是他受到美國人青睞的秘密武器,冠軍並不一定要在任何時候都咄咄逼人。

從NBA眾多球星的情況來看,像姚明這樣打球之餘隻玩電腦遊戲的“好孩子”,實在是鳳毛麟角。而他的同行中,有的吸毒酗酒,有的沉湎女色或賭博……姚明在NBA的崛起,無疑讓美國人看到了“另類”球星的風采。在美國媒體的印象中,姚明是個沒有架子、談吐風趣的鄰家大孩子,在充滿各種誘惑的花花世界裏,姚明生活中最大的享受,竟然隻是能天天品嚐媽媽做的家常菜。

更難能可貴的是,才20多歲的姚明在異國他鄉麵對巨大的榮譽表現出超出他年齡的成熟和明智。他謙遜平和、幽默機智,與人相處融洽,能從容地應對比賽,從容地參與一些商業活動,也從容地麵對媒體。姚明說:“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得太快,太突然,我始終認為,在明星堆裏我是藍領,隻是小字輩。”他還說:“打球可以使我快樂,但在NBA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幫助球隊獲勝。這也是職業球員最基本的責任。”一些在美國的留學生稱姚明很“國氣”,是一種大國之氣,一種君子之風。

姚明給人的感覺是中國人正在自信地走向世界,追求個人成功、個人奮鬥以及由此帶來的個人財富。姚明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財富,但他身上所體現出的風範同樣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姚明的人格魅力濃縮了中國新一代青年的許多優秀性格。

另外,在姚明的冠軍之路上,有四個秘訣一直陪伴著他。

一、自知之明

姚明憧憬NBA不自今日始,釜山亞運後終於美夢成真,披上休斯敦火箭隊戰袍,卻不頭腦發漲。初登NBA賽場,姚明表示要以10場比賽來適應NBA,首役得分吃了零蛋,他改口以40場比賽調整,“把困難想多一些,適應時間定長一些,以減輕自己的壓力”。

而在對小牛隊一役獨得30分和16個籃板,各方好評如潮時,姚明同樣冷靜,表示即使適應了NBA,他仍亟待提高自己的體能,並能指出此役正是體能不足使他下半場不及上半場出色。

逆境與順境姚明皆“心如止水”,這正使他不斷進步。

二、自我調動

姚明極擅長自我調動,到洛杉磯湖人隊主場作賽,麵對NBA盟主,又是客場出戰,姚明反讓自己激情澎湃。這個賽場是好萊塢明星們經常涉足之所,而姚明之偶像朱莉婭·羅伯茨當在其中;姚明還想象這兒誕生過許多湖人隊在NBA揚名立萬的中鋒,他們獲得的總冠軍鑽戒似乎就在眼前熠熠生輝,“想到這兒我就激動。”姚明說。這樣調動的結果是,姚明一舉拿下20分,刷新中國球員在NBA得分紀錄,也突破了自己的心理瓶頸,被美聯社稱為“姚明終於抵達NBA”。

以後,與奇才隊比賽,姚明以“和喬丹掰手腕”調動自己;與小牛隊比賽,則以“除了小時候與父親之外,又一次與比自己高的人(布拉德利)較量”來自我興奮,結果都表現神勇,一再成功。

三、永遠自信

即使初登NBA大雅之堂時不止一役一分不得,前4場比賽平均每場隻得可憐的2.5分,堪稱慘不忍睹;加上前火箭隊巨星巴克利冷嘲熱諷(“姚明一場比賽能得19分我就會親他的屁股”),姚明仍保持自信,用行動來贏得對手尊敬。在對湖人隊拿下20分後,姚明毫不掩飾地說:“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突破!”在與小牛隊比賽拿到30分後,他說:“這是我的比賽!”頗有“不願當將軍的不是好兵”之自豪。不久前,姚明在接受美國媒體時表示:“我迄今僅僅打了10場比賽,我對於自己的表現(之好)也感到意外,我的自信心越來越強!”

而自信心不斷增強正是這位NBA狀元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保證。

四、處變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