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型的人自小就好勝,無論大小事,他們忍受不了不如別人。他們總是能合理地解釋為什麼“都是別人的錯,不關我事”。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就會很快改進,因為他們想證明自己的能力:隻要自己下定決心,什麼事都可以做到。
他們通常工作很出色,比任何性格的人都肯下功夫,但同時他們不願意休息和放鬆。他們認為活著就要不斷地進步和成功,勇往直前,不懂得勞逸之說。這種性格促使他們前進、前進、再前進。隻要有事情做,他們就不會閑下來。但是他們必須認識到休息的重要性,否則身體可能早早垮掉。
力量型的人工作能力超強,比其他任何性格的人都更易迅速取得成功。活潑性的人需要力量型人的督促來完成工作,完美型的人往往需要力量型的人來迫使他分析現實處境,和平型的人需要力量型的人來指導其確定前進目標。力量型的人天生具有領導才能。
力量型的人認定目標,決不分心,他們不允許任何東西擋住前進的道路。這種成功驅動力值得其他性格的人去學習。但是他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緊迫感給了周圍人很大的壓力,以至於其他人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工作和做事。力量型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成為工作狂,否則將會讓人感到可怕而限於孤立。他們還必須學會去適應環境,不要總是想操控一切,要學會休息,要學會給別人發揮能力的機會,要學會參加別人組織的活動。
力量型的人總是一意孤行。他們的最大缺點就是太固執,總是認為隻有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他們總是喜歡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指示別人去做,若不聽從他的,就是你的不對。他們喜歡高高在上,俯視眾生。他們有驚人的方法去使別人實現自己的目的。活潑型的人具有吸引力,而力量型的人具有控製力,兩種的混合者具有非凡的控製方法,使別人服從而且快樂著。
勸告力量型的人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總是能證明為什麼自己是對的,他們絕對不會心服口服地承認自己是錯的。力量型的人的最大敵人就是他自己,拒絕看到自己的缺點使他們不能再進一步。正確和得人心,他們始終會選擇前者;當他們一旦立穩足跟,便不再具有任何彈性。
如何使完美型的人懂得快樂
完美型的人可以說是各種極端的結合體,而且同時具有最高和最低兩個極端。他們往往喜歡研究個性,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自省,但他們又怕這樣做,因為擔心可能正在某些極其簡單的事情上浪費時間。他們是複雜的,自己都很難弄懂自己,因此很難確切地說他們屬於哪一類。他們始終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是對的,世界是錯的。
(一)完美型的人容易得抑鬱症
完美型的人對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深思熟慮,並且認為別人亦如此,每個人的每句話都應該是深藏寓意的。活潑型或是力量型的人隨意跟完美型的人講一句話,都會讓他研究半天,甚至誤會至深。因此,完美型的人常常是自尋煩惱,久而久之會變得沮喪、抑鬱。他們應該去學著看到事物的積極麵,要盡量去克製自己的消極思想,應該像活潑型的人要學著條理些一樣,學著快樂些。
(二)完美型的人容易產生自卑感
完美型的人流淌著消極的血液,因為他們對自己要求太過苛刻。達不到要求時,他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很沒用,不如別人,以至於不敢和人交往。
(三)完美型的人喜歡拖拉
完美型的人自然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不想去製訂和實施什麼偉大的計劃,因為他們懼怕失敗。完美型的人做事一般都有較高的標準,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這是好事;但因此而辦事拖拖拉拉,不幹不脆,或者將這種高標準強加給別人時,便成了一個缺點。
如何使和平型的人振作起來
和平型的人通常比較低調,這是優點也是缺點。他們的優缺點一般都深藏不露,雖然表麵是平和、親切的,但並不易溝通。沒有很明顯的缺點,這就是和平型人的最大優點。他們沒有脾氣,不鬧情緒,不惹是生非,但缺乏熱情,沒有主見。
和平型的人得過且過,沒有追求。
和平型的人和完美型的人的共同缺點就是得過且過,雖然理由會有所不同。完美型的人隻有當萬事俱備隻欠成功的時候才去做某一件事情;和平型的人得過且過、拖拖拉拉的原因是他們根本就不想做事情。他們的消極避世可能會避免許多麻煩,但也會因此而失去許多獲得幸福和成功的機遇。
性格與財富性格決定你賺錢的方式
不懂賺錢的技巧就和不考慮自己的個性來選擇工作同理。
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樣,取財之道也與性格類型有著重大的關係。
“為何我會如此困窘,難道真的與財運無緣?”
從性格上來說,做事按部就班、腳踏實地的人與凡事草率、馬虎的人,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勢必也會選擇不同的職業。這是因為——如果選擇了不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則工作與能力必定有所差距而無法勝任。如此一來,錯誤的選擇隻會增加個人的壓力,使人累得喘不過氣來。結果便如跌落萬丈深淵一般,從此一蹶不振,類似的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
那麼,知道自己的性格之後,是否等於保證自己能夠順利地賺到錢、擁有財富呢?事實亦不然,賺錢絕非你想象中的易事。
舉例而言,商人賣出商品需要有顧客,而商人購進商品則需通過批發商,彼此關係都很密切。又如公司裏的上司與下屬的關係,也是一種“賺錢關係”。假如你身為董事長,就必定需要一個得力的左右手相助,就算非董事會成員,隻要雙方“投緣度”甚高,仍可視之為理想的工作夥伴。相反的,有些企業經營者卻經常歎道:“我們公司雖有許多人才,業績卻總是無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