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創新和發明中,都包含著天才般的智慧。天才的思考就在於善於將眼光聚焦在已有東西的不足之上,從那裏尋找靈感,在細節之中孕育偉大,人類整體是這樣,每個個體更是這樣,因為正是個體的活動不斷地推動著人類曆史前進的步伐。
事實上,你也許不必想得太遠,不必一定要創出令人震撼的成果,你隻要著眼於周圍的事物,就會發現平凡的事物中都跳動著思維的火花,你需要做的便是發現它們,並將其中隱藏的新意變成現實。
而一個創意剛剛出現的時候總是有些粗糙,不太完美的,所以,它需要不斷地改進,一件東西從無到有,從幼稚到成熟,不知要經過多少次改進,多少個新創意來充實,這一切關鍵就在於,始終相信它有發展的餘地,始終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
惟有不斷創造,才能更上一層樓,愛迪生就是這種思想的一個典範。愛迪生在他84年漫長生涯中,最費苦心的是“電池的發明”。他在電池的發明上整整耗費了10年的光陰,而實驗的次數高達5萬次之多。
你一定會這樣說,你沒有愛迪生那樣的發明天分,所以也無法擁有那樣的卓越成就。應該注意愛迪生成功的主要在於他的勤奮,包括勤於動腦,當然,他的天分也不容忽視,但不論上述兩者哪一個中都包含著這樣的內容:以不斷創造作為終生的目標,正如他的才智慧,這個目標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並成為其思想、才能的釋放途徑。
知識的更新換代出奇地快,人類的知識量每隔10年,甚至5年就要翻一番,世界每天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氣象。
我們人類社會知識的總量在往昔一萬年的漫長歲月中,緩慢地發展著、進化著和增殖著。直到18~20世紀200年的工業革命中,科學的發展才使物質社會迅速膨脹。但即使是那時,與技術的發明比較而言,知識的發現還是退居其次,不敢妄自言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逐漸散盡,人類社會的知識迎來了一次真正的革命。不僅知識總量迅猛擴張,而且迅速飛躍。如今麵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新名詞、新術語、新概念,人們不禁有些眩目,生動地以“知識大爆炸”而冠之。不過這裏的“知識爆炸”隻是一個比喻,它旨在表明社會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速度和規模之大,已難於用其他概念來加以描述其特征和刻畫其本質。
知識的更新換代出奇地快,人類的知識量每隔10年,甚至5年就要翻一番,世界每天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氣象。
知識在經濟領域顯露出巨大的威力。過去200年的工業革命和工業文明,曾使社會生產力增長100倍,而當今微電子、微循環和微技術卻使生產率提高了100萬倍!在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中,知識份額已由20世紀初的5%,上升為今天的80%~90%。知識已成為人類財富和文明的主要動力和源泉。
世界各國的經濟較以往所有時候都更加依賴於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據APEC(亞太經合組織)報告,過去10年中,其成員國的高技術產品在製造業產品和出口中的份額翻了一番還不止,已達到20%~25%,各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50%以上是以知識為基礎的。高技術經濟逐漸成型,並以強大的發展勢頭占據了重要的經濟份額;社會勞動力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技術熟練工人最為搶手,雇主現已願意對知識比對體力勞動支付更高的報酬,並且勞動力市場對有高度熟練技能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
科學的進步和觀念的變革已使這個世界融為一體,地球上已不存在真正的世外桃源,田園牧歌式的“淺唱低吟”已永久地留在曆史的殘存記憶中。所有一切國家和個人都將在知識為先導的偉大革命的帶動下,踏上未來社會的征程。
這一切都表明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悄然而至,這已成為一種曆史現實,這種新的經濟形態就是知識經濟。
很多人沒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因為他們的期望值一開始就很低,致使他們不能從一點一滴做起,去開創它。
很多人在競爭中失敗,並不是由於自己的失誤。他們不再進取,隻是源於性格的一些弱點。他們中的不少人缺乏堅韌的意誌,或者缺乏決斷力和勇氣。如果這些不幸的人能再堅持一下,也許就可以獲得成功了。但他們沒有那樣做,這在性格學中叫“向目標示弱”!
這樣的人幾乎隨處可見,因而他們一生都在做著一些簡單平常的事情,並且為此而十分滿足。實際上他們是完全有能力幹一些層次更高的事情的。
很多人沒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因為他們的期望值一開始就很低,致使他們不能從一點一滴做起,去開創它。正是生活目標的狹隘抑製了他們去激發自己實現宏大的進取心。
米開朗基羅曾在拉斐爾工作室中一幅精巧塑像下麵寫著:“做一個更了不起的人”。每個年輕人都要把這句名言鑲在鏡框裏,懸掛在店鋪裏、辦公室中和工廠裏,懸掛在一個隨時可以提醒你的地方。因為經常自省可以使生命的寓意變得更加寬廣也更為深遠。
正是雄心壯誌使得我們美麗的人生有了堅實的基石。它督促我們去完成目標,幫助我們抵抗那些足以毀滅我們前途的誘惑。
倘若人類沒有創造世界和改進自身條件的雄心壯誌,那整個世界將會處在一種多麼混沌的狀態啊!
與為了實現雄心壯誌而進行的持續努力相比,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如此堅定一個人的意誌。它將你的思想引入更高的境界,把更加美好的事物帶進你的生命。
不久前,一個一無所有的年輕移民說:“我決心改變示弱的性格,要追尋生命的真正價值!”這是一個多麼有價值的決定呀,這個決定以雄心壯誌為基礎,其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對人類有用的人。